‹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138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 奶粉辅食 ]

雀巢与喜宝等婴儿食品被指含有大量毒元素

[复制链接]
ivyling

六年级

Rank: 10

帖子
85 
经验值
159  
注册时间
2010-1-24 
BB生日
2010-10-10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21:1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研究发现 稻米产品含量更高 婴儿若每日进食2次米糊 砷吸入量超母乳50倍  在土壤中发现的少量砷以及其他有毒物质,已“渗入”到一些畅销婴儿食品中,其中就包括雀巢以及喜宝(Hipp)等品牌。
  英国《每日邮报》今晨报道称,尽管制造商们坚称,上述物质在婴儿食品中含量很低,不足以对健康构成威胁,但是科学家以及一些食品积极人士呼吁,要将这种有害物质从婴幼儿食品中根除。
  研究人员化验的婴儿食品中不乏知名品牌,包括Organix、喜宝、雀巢和Holle等。研究指出, 让人担忧的是,这些婴儿食品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有毒元素,如砷、镉、铅、铀。这些有毒元素主要来源于原材料。
  报道指出,在婴儿食品中,这些有毒元素必须确保含量特别低。而对于以稻米为基础的食品,高浓度的砷就是一大担忧。早在两年前,英国食品标准局就发布官方警告称,由于存在含有砷,婴幼儿应该停止食用米糊。
  研究人员称,婴儿食品中有毒元素都以微克测量,其含量远比母乳要高。喜宝的有机桃和香蕉早餐麦片含有1.7微克砷、0.13微克镉和0.33微克铅。
  对此,喜宝公司表示,其婴儿产品中的砷等含量远低于官方的限制含量。而雀巢公司则表示,公司细致挑选原材料,以确保从土壤中吸取的有毒物质尽可能少。
  研究测试发现,婴儿若每日进食2次米糊等食品,砷的吸入量会较单独喂母乳高50倍,镉高150倍,铅则高8倍。此前有研究显示,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
  报道指出,农作物中含有的砷,主要跟农药有关,而重工业排放的其他金属和有毒物质也渗入了土壤和食品中。
  专家指出,目前并无砷的安全标准,生产商也尽力把砷从食品中除去。
  编译/记者 王进雨 黎史翔
  马上就访
  鲜乳含砷 每千克不能超0.2毫克
  今天上午,记者获悉,我国食品重金属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规定,砷含量最高(粮食)为0.7毫克/千克,鲜乳为0.2毫克/千克,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限量为0.01毫克/升。
  “一般来说,砷中毒有急性接触与慢性接触,如果奶粉中含有的话,那么就属于慢性接触。”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科郝凤桐主任表示。
  对于慢性接触,郝主任说对身体主要有三方面的危害:
  一是皮肤黏膜会出现色素沉着,比如原来比较白净的皮肤会慢慢变得颜色加重,而且肤色还不均匀,会有些“花”,同时手脚掌的角质还会变厚,就像劳动之后长出了趼子,称之为过度角化。
  二是周围神经炎,也就是四肢肢端会麻木或疼痛,记忆力也会有所下降。
  三是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
  文/记者 王敬霞
(法制晚报)

http://finance.qq.com/a/20110411/004412.htm?pgv_ref=aio




社会实在太悲哀了,做妈妈的真的很心痛,不断婴幼儿食品出问题,我家宝宝还一直都是食雀巢的米糊,突然见到这样的新闻,真的想问一下监管部门怎样做事的,一定要到出问题,闹人命你们才会切查?你们没有做人父母的吗?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帖子
22 
经验值
175  
注册时间
2010-10-8 
楼主过于紧张了。理性些分析吧。
国外的标准,1.7毫克已经是大量了。
国内的标准呢:
马上就访
  鲜乳含砷 每千克不能超0.2毫克
  今天上午,记者获悉,我国食品重金属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规定,砷含量最高(粮食)为0.7毫克/千克,鲜乳为0.2毫克/千克,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限量为0.01毫克/升。

0.7毫克=700微克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雀巢与喜宝等婴儿食品被指含有大量毒元素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