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6 | 浏览: 494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 预防保健 ]

小儿日常诸症调理

  [复制链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231 
经验值
1216  
注册时间
2011-5-13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17:4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神仙鱼鱼 于 2012-10-30 10:31 编辑

把二楼提上来嘿嘿:以下是转自一位研习古中医多年的医生的博客,以下的小儿诸症的病理和调理方法可参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儿病本气篇,作为中医爱好者我也在研读这本书,切身受益于里面的一些简便安全的食疗方,而且在明白了小孩生病的病理之后护理起来也从容多了。小孩子的病其实很简单的,很多时候反而是因为过度治疗或者药不对症导致更多的问题。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医生,希望更多的妈妈可以受益,更多的小朋友可以减少吃药打针的机会。
如果有中医爱好者妈妈们,我们一起学习交流吧。

转载:小儿日常诸症调理
【1、小儿咬牙夜啼】
一、小儿夜啼属内热,若服凉药必生它弊,用白糖绿豆沙热食或绿豆冰糖水,养胃益阴,热自平。
      小儿内热者喂养失宜或孕乳期母体饮食偏热,症见睡着饭后两腮不发红色、咬牙、夜烦、夜啼、夜咳、尿多、大便屎烂、便后下白物如熟藕粉。
二、小儿夜啼属阴虚,每天蒸鸭蛋羹吃,活血生阴、身体转和。
      小儿阴虚者先天禀赋,症见面无浮红,鼻梁山根常现一丝青色,大便不能每日一次,半夜哭叫。
    (中医说阴虚多由内热,调理多滋阴清热兼用的方法,但小儿体质稚弱,病因简单,所以上述两证需分开来看待和治疗)
三、小儿夜啼发躁不宁属食滞,淡豆豉消食自愈。

【2、小儿腹痛】
分食痛、虫痛、寒痛三种。
停食腹痛:口有酸臭之味,发热或不发热,不发热,淡豆豉三五十颗浓煎喝汤消食,发热,加白糖养中气。
虫痛:能吃而面黄肌瘦,忽痛忽止,下唇内有白点,
         春夏乌梅一枚+花椒5粒+冰糖适量熬水喝养虫即不痛(四季皆可)秋冬用生白芍+生甘草各3g煎水内服
        (又苦又甜孩子不一定愿意喝),或使君子二枚下虫(但不要轻易下虫)。
寒痛:最少见,必定肢冷不食,艾叶1g煎服。(注:艾叶食过量会中毒)

【3、小儿虫症】
      小儿虫病,不可轻易用下虫之药。
      虫者木热所成,肝阳所化,小儿不要轻易打虫,最伤小孩肝阳,伤木气(虫乃人身肝阳所化,土湿木郁,然后生虫,虫被攻下,肝阳即败)。
      秋冬阳气归水,水中阳增,木气生热,这时人身中下阳多可清可下,秋冬打虫才不至于伤孩子身体,而且下虫后常吃黄豆(黄豆煮水喝,或者炒熟的黄豆粉调服都可以)。若在春夏则不可以下虫,以免伤及肝阳。对于小孩打虫不如防虫防虫不如少生虫。杀虫不如防虫,防虫不如少生虫。
      小儿虫症的来源,可以用自然现象来打个比方:大自然里树木生长中,假如所生长的土地很潮湿,那么树木周围以及树干的根就会长出很多虫子。小孩处于生机勃勃的木气时代,就像小树苗欣欣向荣生长发育的时代,但是往往因为家长溺爱、不当饮食习惯等等,会导致脾土胃土运化失司,水湿不化,而导致脾土胃土潮湿,人身肝木之气从肾中命门火生发出来,上升的过程要从脾土胃土中破土而出,生长出来,这时候脾土胃土潮湿就会生虫,就像土地潮湿小树会长虫一样的道理。长了虫,养分被耗掉,所以小儿面黄肌瘦、善饥偏食,虫动则时而腹痛。
      只需合理饮食,虫便少生。让小儿脾土胃土潮湿的原因、即是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多的零食、糖果、饮料、常温奶、肯德基... 少吃这些东西,虫自然没了,肝阳不耗损、生机勃勃、孩子身体自然健壮了。
乌梅花椒方(乌梅一枚花椒五粒)治疗虫症之不足,
使君子打虫(使君子三枚、临时斟酌使用)治疗虫症之有余。

【4、小儿咳嗽】
干咳无痰,黄豆一把+大白菜心一个煮水喝;冰糖蒸梨吃;
咳嗽有痰,淡豆豉20颗。每日三次。山药扁豆各10g煮水喝。理疗:推腹;刮痧;不方便的话自己按摩大鱼际穴。
小孩咳嗽有痰气喘处理方法:捏脊、吃豆豉。
      肺金主降,不降则气逆作咳,肺伤日久,肾不纳气,被动作喘。但小孩无碍,捏脊调理五脏六腑功能(肺胆胃右降,脾肝肾左升,以成圆运动);豆豉调理中焦,运化脾胃,化痰止咳平喘。
      调理孩子长期反复感冒咳嗽、动则输液否则不能痊愈,导致哮喘、与成人一样喷吸止喘剂,经捏脊吃豆豉的方法,调理1月左右,可望逃脱一感冒就输液,一咳嗽就气喘,就喷吸止喘剂等症状。

【5、小儿感冒】
风寒感冒:淡豆豉一把+带须葱白3-5棵煮水喝(豆豉煮30分-1小时,葱白煮5分钟);
风热感冒:黄豆一把+姜三片+淡盐煮水喝(黄豆姜煮1-2小时汤成加盐即可);
冬日感冒一般具有上述两种,即把上述两种同煮喝水(黄豆姜煮1-2小时+豆豉煮1小时+葱白煮5分钟);

【6、小儿汗症】
    小儿出汗很多种。
      从根本上说小孩处于木气时代,木气稚弱生发不息。木生火,肝木生君火,君火为心主之官,汗为心之液。
木气稚弱又生生不息,自然会伴随汗症。后背有背俞穴:肺俞、心俞、厥阴俞,小孩常常会出现后背出汗,
与生长期有关,只要饮食睡眠调适好,体质增强,脏腑增强,自然不出汗。另一方面人身脾胃主运化,运化正常,才能君火主升、相火主降,相火降生肾水,心肾交济,化生中气,健壮无汗,这是常态。若是体虚、脏腑升降失司,木火蒸动,心液流溢不禁而虚汗。捏脊强脏腑,龙牡冲剂收敛浮阳降胆火、汗自愈。

【7、小孩闹嗓子】
      喉咙归肺管,肺气虚降力不足,火气老上冲咽喉,根本还是在补肺气降火气。
     炖猪皮黄豆汤当药喝,每日2次,连续3-5天。中医说“右寸不足、不补右寸补右关,即是肺脉虚不补肺而补脾胃,补肺要补土,“土生金”的道理,所以孩子老闹嗓子,还是要捏脊调节脏腑功能,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大多数孩子小时候常常扁桃体肿大,那一对扁桃体,平时就算不外感也常常肿着,只是颜色淡红不丰满、不似外感时发红饱满而已,这是小儿木气时代的特征。
      大人嗓子不舒服,晨起明显(清嗓子)就不是中虚,是体内有湿有实,推腹健运脾胃,同时按压大鱼际穴泻泻木火。

[“闹嗓子”病例分析]
      有位患者很典型,说话咽喉轻松,不说话时咽喉异物感、喜吞咽。
      分析如下:咽喉在中医分为两部分,喉归于肺、肺主气、司呼吸、发声;咽归于脾,脾主运化、消磨散精、主吞咽;说话时肺气动,不说话脾气湿,故欲吞咽。脾为母,肺为子,土生金,脾湿不能生子,所以不说话时咽喉异物不适感,说话时肺气宣发输布,湿则化,所以咽喉轻松,这种病应该健脾化湿。

【8、疱疹疼痛】
      大人、小儿皮肤疱疹红烂,疼痛剧烈,伴或不伴周围淋巴结肿大不能触摸,处理如下:
      黄豆、黑豆、绿豆、豆豉、小饭豆各一把+冰糖适量,大火熬开,小火慢熬不少于2小时。可随熬随喝
(时间越长越好,汤越浓越好、有煲汤锅最好,放好豆和水,睡前插上电源,次日清晨取浓汤喝一天,最佳),
当日煮当日喝、不隔夜,可多次喝,不限次数及量,以个人可以承受量次为准。3-5日痊愈可。

【9、湿疹的道理】
      很多体弱的孩子都会有长湿疹的经历,有些还反复发作,一吃鱼肉牛奶等就发,满身红疹瘙痒,小孩很难受,妈妈也跟着痛苦。不管大人小孩,到了医院诊断湿疹,就会开大堆抗过敏的药,内服外用,还有中成药,大多是清热解毒的。
     湿疹其实是中气亏虚、脾胃运化失常,升降不利,导致相火不能正常下降,流溢于皮肤而导致疹、红、痒等症状,甚至全身发作。人的脾胃秉大地土气而生,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导致水谷不能运化成为气血输布全身,反而成为水湿。当土地很湿、又加上阳光照射,就会蒸腾出湿热来。脾胃运化不好,水湿内生,相火不能下降,也必然生出湿热来,湿热无去处,流溢肌肤,发为湿疹红痒。所以补中气收相火是治疗的关键。
      三豆乌梅冰糖汤喝,鸭蛋羹晚饭拌饭吃,小儿捏脊调节脏腑。这样处理后不管大人小孩的湿疹都会治愈。
三豆补中气、乌梅收相火、鸭蛋羹补水收相火。中气运转,相火下降,湿疹红痒消失。

【10、皮肤发红、瘙痒、痘疹、手足口病
【口唇嘴角溃烂、脱皮、唇舌疼痛、口周湿疹】
一切皮肤发红、瘙痒、湿疹、痘疹,口唇舌炎等症,中气虚相火外溢,处理如下:
1、黄豆、绿豆、黑豆各一把+乌梅2枚+冰糖适量,慢火煮两小时以上,随熬随服,取豆汤当开水喝,或至少每日3-4次,连续一周,严重的连吃15-30天,好了停服。(或家有煲汤锅,于夜间睡觉之前豆水加足、插上电源,次日清早取浓汤喝,效果更佳)。
2、鸭蛋一枚、调两百下、加油盐水、蒸芙蓉蛋、晚饭时拌饭吃,连续3-5天。
3、若过程中舌面上见白苔,加淡豆豉干吃或压粉吞服,小儿5-10粒按年龄定,6月以下5颗左右、12月以下5-10颗,1岁以上10-15颗,大人1小把,随年龄可适当加量。
      注:凡熬豆需长时间熬汤才能显出药效,时间越长越好,每日熬汤每日喝,豆水不隔夜,隔夜变性。
不论鸡蛋鸭蛋一定调足够2百下,多调越好,才能调出阴阳化合的原动力,煎、荷包蛋等无药效。

鸭蛋补阴力大,凡阴虚相火不降之红疹、小儿遗尿、口舌生疮....特效,病因是阴虚,补阴即愈;
鸡蛋补相火力大,如老人坐骨神经痛麻木,命门足温暖生发、腰腿麻痛自然好转;如小儿生长较缓慢,补足命门自然生长增快。


11、小儿发热、抽搐
      三豆饮养木养中养津液收敛相火,为小儿发热抽搐第一要方,切忌清热药散风药,养中养木,自然热退风平。小儿发热抽搐:发热者,中虚木气疏泄,相火不降。抽搐者,津伤木燥而风动。
肝木主宗筋,木燥则筋急而抽搐,厥阴肝木为唯一上颠顶的阴经,也是小儿高热抽搐神昏双目上视的原理。
体气很足的患儿发烧时一般不容易动风,因为肝经风木根气深足,不容易动风,就像树很大、一般的风吹不动,
但是树很小稍有风吹就摇摆不定。小儿保健最首要是增强体质、强壮脏腑,捏脊最紧要。只要小孩体强气足,
哪怕是发烧都不会轻易抽搐的。

【12、三豆饮】
      扁鹊三豆饮用于小儿痘疹、大人温病,疗效确切安全稳妥。
      温病痘疹都是木气疏泄之本气病,本气自病,就是说人自身的木气不足,在大气变动,木气疏泄的时候,
挡不住大气的变动,自身的木气异常疏泄起来,相火腾逆不下降,发为大人高热或小儿水痘麻疹。 大人温病以汗解,小儿温病以疹解,病理一致,治疗相同。

三豆饮,味甘皆补中气。其中各豆又再有专长,
黄豆补土气,中土运化复原、轴运轮行,金水木火四维升降不滞;
绿豆清木热,乙木升甲木降,相火回复;
黑豆补水气,水气足,藏气足,则相火收藏归于命门,不再肆意疏泄,发热和痘疹自然消退。

【13、黄豆猪皮汤】
猪皮黄豆汤,补中气补肺气。最增免疫力,日常间断炖汤服,全家可用。
猪蹄甘咸平:填肾精而壮腰腿,滋胃液以滑皮肤。长肌肉,可愈漏疡;助血脉,充乳汁。较肉尤补,煮化易凝。

【14、黑豆】
黑豆,味甘、性平,入脾、肾经。黑豆色黑,五行属水。味甘则补中气,性平和缓,不燥不腻,补肾水而收相火。
黑豆降相火,人的胆秉大气相火之气而生,胆火降是人身生命之根本的,胆火降命门火足,体质强健。
      古中医来说阴阳平衡是常态,为无病之人,补阴补阳太过都是错。黑豆补水,但过分补水,就会灭阳,
和自然一样,水多灭火,如果老人阳衰,过吃黑豆则灭阳、即灭中气,不宜。阴虚火旺、糖尿病消渴,
常吃黑豆最补肾水,小黑豆汤退虚热降虚火。

春天木气疏泄,木气不足,疏泄一动,就向上升,不能降下来。耳后腮下为胆经木气下降之路,降不下来,就结聚在腮部发生腮腺炎,耳周围肿胀疼痛,这是经络病,病轻,初期只服黑豆汤一味可愈,黑豆调养木气,善降胆经。中后期需要温升肝肾降胆胃等等具体治疗,延误或不当治疗会导致中气更虚、升降更滞,以致结聚日久,弄到开刀才了事。
注:但无病小儿不宜常吃黑豆,因为小儿稚阳之体,生生不息的生长发育,不宜过度补水,则会灭阳生生之力。

【15、豆豉】
豆豉又叫淡豆豉:咸平,和胃,解鱼腥毒。为素肴佳味。入药,宣中导滞,解表散寒,治湿热诸病;
豆豉是煮熟发酵晒干的黄豆或黑豆。黄豆入脾,黑豆入肾,但黄黑豆豉皆理中气,但用无碍。
      豆豉的作用,相当于翻土,就像是土地上积满了水,不能长出植物,我们用铲子翻土引流,水渗下去了,土干了,就可以种东西了。
      豆豉是理中焦、健脾胃、解表的良药,小儿的至宝。豆豉虽是好东西,却也不是常常吃,为什么?
豆豉是翻土,就像种庄稼要犁地,豆豉的作用在自然界是把土地翻松了好种庄稼,土地本来有水淤积,
翻土后疏通了没了水,就该种庄稼了,可是一味的翻土,还怎么种庄稼呢?人的脾胃秉大地土气而生,
土地长庄稼,脾胃呢!吃饭喝水,人就长了中气,就好比是长庄稼。假如使劲吃豆豉,脾胃就该被翻得不吃饭了,而且豆豉还有解表的作用,吃多了会发汗不好。
      淡豆豉最化小儿咳痰喘症,咳痰喘发病时豆豉内服,每天三次,每次按月龄年龄具体给量。
淡豆豉干吃或压粉吞服,小儿5-10粒按年龄定,6月以下5颗左右、12月以下5-10颗,1岁以上10-15颗,
大人1小把,随年龄可适当加量。

遇厌食偏食食少消瘦的小儿,捏脊每日1-3次,坚持1月,配合豆豉内服,连续1-3天,或见白苔用,
白苔消失停服。这样简单调理,再羸弱的小儿,半月至1月,保证活蹦乱跳,健壮如小牛!
      吃豆豉止咳化痰的道理,就是说:当地上淤积了好多水,就很潮湿,有湿气,湿气蒸腾就是痰,湿气上升,脾胃为中焦,肺为上焦,脾胃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肺居于上,痰会从肺里咳出来,用豆豉翻土疏通下水道,水和痰就没了。

【16、大鱼际穴】
      大鱼际: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部位中点,为大鱼际穴。
大鱼际主治呼吸系统疾病。人大鱼际为肺经经脉所过,大鱼际穴为肺金荥(火)穴,肺主肃降,收敛相火,
取鱼际穴可敛火下降。一切咳嗽咯痰喷嚏鼻塞诸证,皆可取之。常常搓搓大鱼际穴,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
方法:对搓或按压两手大鱼际,轻轻按压,逐步加力,指头不离开皮肤,缓缓划圈,5-10分钟,每天2-3次。

【17、三伏灸三九灸,灸后皮肤红烂治疗】
      三伏灸三九灸时,遇中虚旋转之力弱的人,经络不能顺利接受补入的阳热,就会流溢于肌肤而红烂,
此时不必害怕,用乌梅冰糖三豆饮频服,补足中气、自然能旋转,收阳火于内,红烂自然痊愈。尤其是孩子,
肌肤细嫩,阳气稚弱,中气不足,最容易发红痒,这是经络不能顺利接受补入的阳热,流溢于肌肤而红烂,
不必害怕,用乌梅冰糖三豆饮频服,补足中气自然能旋转,收阳火于内,红烂自然痊愈。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231 
经验值
1216  
注册时间
2011-5-13 
本帖最后由 神仙鱼鱼 于 2012-9-27 23:11 编辑

以上是转自一位研习古中医多年的医生的博客,以上的小儿诸症的病理和调理方法可参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儿病本气篇,作为中医爱好者我也在研读这本书,切身受益于里面的一些简便安全的食疗方,而且在明白了小孩生病的病理之后护理起来也从容多了。小孩子的病其实很简单的,很多时候反而是因为过度治疗或者药不对症导致更多的问题。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医生,希望更多的妈妈可以受益,更多的小朋友可以减少吃药打针的机会。
如果有中医爱好者妈妈们,我们一起学习交流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231 
经验值
1216  
注册时间
2011-5-13 
妈妈们看了请多顶贴这样帖子不沉下去可以让更多的妈妈看到。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649 
经验值
4655  
注册时间
2007-5-4 
收藏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332 
经验值
1829  
注册时间
2008-8-29 
收藏了!!!!!!!!!!!!
彤彤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242 
经验值
1444  
注册时间
2011-7-29 
BB生日
2011-12-14
收藏,谢谢LZ

Rank: 1

帖子
经验值
10  
注册时间
2012-10-4 
BB生日
2012-06-09
能介绍原载此文的博客吗?谢谢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231 
经验值
1216  
注册时间
2011-5-13 


   
cjn10 发表于 2012-10-5 21:30
能介绍原载此文的博客吗?谢谢


老师博客http://www.jaoshi.com/home.php?mod=space&uid=223183&do=blog&view=me&from=space&page=2,老师很好人我常常微博请教她。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298 
经验值
2875  
注册时间
2012-7-10 
感谢分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1061 
经验值
4265  
注册时间
2008-7-30 
BB生日
2011-12-21
保留保留
LILI

六年级

Rank: 10

帖子
37 
经验值
315  
注册时间
2009-1-13 
BB生日
2008-08-17
顶,留用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21 
经验值
207  
注册时间
2011-10-21 
BB生日
2012-05-01
顶,收起

Rank: 11Rank: 11

帖子
90 
经验值
587  
注册时间
2010-5-6 
BB生日
2010-10-09
收藏了,谢谢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21 
经验值
190  
注册时间
2010-8-17 
BB生日
2010-12-06
此帖摘自 彭子益 《园运动的古中医学》儿病本气篇 有兴趣的妈妈可以买本看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6 
经验值
1184  
注册时间
2011-11-6 
BB生日
2011-08-22
顶!谢谢分享,收藏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357 
经验值
2413  
注册时间
2009-11-28 
BB生日
2009-05-17
谢谢。收藏了!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帖子
44 
经验值
335  
注册时间
2008-4-1 
谢谢美妈们的分享啊~

Rank: 10

帖子
13 
经验值
100  
注册时间
2011-5-16 
收藏先!

宝宝第一次生病,吓坏了我, 感觉太缺乏育儿常识和知识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小儿日常诸症调理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