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119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Rank: 2

帖子
经验值
46  
注册时间
2018-7-5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16:2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近年来,过敏这个词已越来越被人们熟悉,由过敏引起的花粉症、过敏性皮炎、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现代人似乎或多或少都具有某种“过敏病”。过敏现象愈演愈烈的根源在于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

过敏成因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现代人多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室内大部分配备着空调及暖气。人类宜居的环境实际上更利于螨虫等过敏原的繁殖。这也是发达国家过敏人群更庞大的原因之一。

此外,人类免疫力整体降低,身体自我适应、调节机能不足,因此环境状况“太干净了”也会造成过敏。专家举例称在非洲山区居住的人搬迁至城市后曾出现过敏症状,但只要回到原居住地,过敏症状便不药而愈。

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人们过敏。压力过大、过度疲劳在造成人们免疫力降低的同时,还会使副交感神经出于持续活跃状态,从而引发过敏。

专家还对“累积性”的过敏现象做出解释。实际上,少量接触过敏原通常不会引发明显过敏,但当过敏物质在人体内持续累积,容易造成“爆发式”的过敏症状。

过敏预防的三大法宝

1、改善体质
人们应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摄入充足的营养,从而增强个人体质。提前补充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是安全有效的方式。由于先天性过敏体质,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会出现过敏性湿疹、荨麻疹、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鼻炎及反复发作的儿童过敏性咳嗽和哮喘,受免疫功能紊乱的影响,人体内的免疫反应会使TH1细胞数量下降,在过敏原的刺激下连续产生多种细胞激素如IgE的产生增多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促使免疫反应朝向TH2途径形成体液免疫反应,过敏人群多补充可参与免疫细胞因子调节的调节活性抗过敏益生菌组合物欣敏康益生菌,它含有特殊调节功效的专利抗敏菌株唾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能够促进体内干扰素的分泌调控TH1型免疫反应而抵制免疫球蛋白IgE,通过增进免疫细胞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可增进儿童抗过敏免疫调节的能力。



2、改善环境
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理螨虫等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家庭生活环境的整洁也能有效地抑制过敏性症状的发生。家中污浊的空气、尘螨以及喂养的宠物都会对过敏起到助长的作用,所以应尽量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经常开窗透气,保持家中空气清新,家具干净整洁,定期更换床褥等卫生用品。



3、改善生活习惯
保证足够的睡眠。改善生活习惯”不仅可有效控制过敏症状,还能预防多种疾病,一举多得。宝宝更要饮食科学,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营养均衡。保持适量的户外活动同时多读书保持心情愉悦!




过敏高发人群需提前注意加强预防

1、筛查遗传可能性
过敏的因素诸多,而且贯穿整个生命过程,因此对于过敏的预防越早越好,结婚前就应当做好这方面的咨询工作。遗传学研究表示:父母一方患有过敏性疾病,子女60%会遗传成为过敏儿;而父母没有过敏症状的,只有19%的可能性。因此专家建议不提倡都有过敏症状的男女结婚。

2、秋季分娩宝宝更易过敏
此外,相关研究证实,秋季降临的小朋友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如哮喘等会较其他季节而言比较高,所以尽量不要选择秋季分娩。

3、婴儿期防过敏,喂养需谨慎
#微博橱窗#婴儿时期出现过敏症状的宝宝日后更容易产生过敏性疾病,此类高危婴儿在喂养时应当加倍注意。婴儿4个月之前不要添加任何辅助类食物,如含异性蛋白物质及高度致敏物质,6月之前最好保持纯母乳喂养,此后也要不间断喂奶至9个月以上,喂奶时间越长越健康。如果母亲摄入这些含高过敏原的食物,2~6小时后,奶水中就会被检测出这类物质。因此,高危婴儿的妈妈应当在哺乳期尽量避免吃此类食物,如蛋、牛奶、鱼虾、坚果等,而孕妇则无需忌讳这些。
来自[广州妈妈iPhone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治疗儿童过敏不如预防儿童过敏!过敏是现代病?专家告诉你如何预 ...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