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8 | 浏览: 2316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839 
经验值
19581  
注册时间
2008-2-27 
本帖最后由 RACHELLUO 于 2019-3-18 23:27 编辑

04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敢来的,其实都赢了

--------------------------------虽然确定辩题有点波折,

但后来确定比赛一段时间还比较平静,参赛队伍各自拉了小群,

也没啥特别事,按时间去就行了。
 这天咩城英辩小低大战,全市21个队伍,淘汰9支,其实算法很复杂,奇数队伍,还搞了一个幸运队这支比赛第一次没比直接进入下一轮,

残忍,血腥,刚开始比赛,很多队伍属于不知道咋回事,就被人踢出去了的感觉,

但很多比赛尤其团体比赛海选期间基本都是淘汰赛,我循例早去了一个小时,这是做事风格,早点去能早点找车位,勘探场地,一到,娃就很开心,因为很多同学,很多穿了校服的同学们纷纷赞他帅气,从他有点窃喜的表情看,他觉得出来一趟已经够本了。就像之前有些夏令营,他对夏令营内容一点也不感兴趣,但是对正式晚宴很感兴趣(穿礼服,吃西餐),我说其实我们平时带你吃西餐,自助,甚至国外吃米其林也有啊,有什么特别,他说那不一样,正式晚宴人多一些。想想也是。
 当初参加辩论他只有两个关注点:赢了可以拿一个那个小熊吗?能穿西服么?
 当然,在准备的大半个月里,他的思想转变极大,听取同学建议看了一些《奇葩说》,
 虽然我对节目评价不高,煽情代事实太多,套路很明显,谈的事情多数婆婆妈妈格局太小,为了综艺效果经常卖惨,
 这和论坛里很多人差不多,当然,也包括妈网里也有一些这种人,自己不懂喜欢瞎接话,瞎评论,


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循环论证+诉诸多数,


 但是他还挺喜欢看人家讨论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的,掌握一些方法以后,开始天天和我讨论怎么说不容易被人辩倒,

 每次练习完以后都会很开心地和我说,我觉得辩论好爽,尤其压住对方,看到对方无言以对的时候,实在太有成就感了。
 而我关注的事情则更简单,我比较想知道其他同龄孩子的综合实力和心智发展怎么样,而这种综合实力是不能通过简单的考试或者读什么班而了解的,这也是多种家庭教育理念的展现。而且,可以多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长。
 当然一去就发现大家都在挺认真准备,
 我这边溜到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地方在外面偷看我关心的某一场比赛并和队友汇报,
 这一场,两边准备都很充分,但是双方能力还是存在差异,一边是L组队的游刃有余,基本脱稿,一边是第一场遭遇劲敌,比较吃力,但应该说都还是对赛制还是了解很充分的,也有准备;

 娃看到K的队辅导老师在教,他还跑过去蹭课了,因为这组有熟悉的同学和家长,所以大家呵呵笑也没,结果他回来和我说,他们那一组辅导老师很不错,我喜欢他们的老师的风格,我才知道。这家伙。。

 后来C同学队伍上去,我也跟着上去了,这一场,正方对于赛制甚至题目的理解可能有点问题,
 当一辩谈观点的时候,现场有点反应,可能对于时间和内容的把握不是很精确,C队伍四辩听完就开始忍不住微微笑,主题是关于是否禁止,但是一辩立论,其他人有点云里雾里,等反方二辩立论结束之后的正方一二自由辩频频出现开天窗,而且露出相当崩溃的表情;相信是因为准备和能力的关系,这个多少体现了中低年级存在的教育理念分歧,很多人认为就应该孩子自己准备,也有很多人认为家长应该帮忙,而帮忙帮到什么程度这也有争议;但最后4V4环节自由辩论的节奏双方还是掌握得还可以; 后来基本老师都有发视频到辩论群看,我索性在底下看也免得进去干扰别人了。刚好错过我比较看好的两队较劲,正方J队对反方M队,
之前我就说过,关于简历这个问题,开始我们就觉得差不多要写个几十个字的那种,M妈写的太简单,导致她们成了非种子, 所以反方能力具备,一辩也很积极,三辩M是真的在辩而不是读稿,但整体论据还是稍显薄弱了一点,再加上正方滴水不漏,这一场有点令人遗憾。结果符合实际水平,但是如果M的简历写的稍微花点心思,重视一点,起码可以熬到第三场。
 不过后来看到这场反方落败,后来觉得如果其他要参加这个比赛的人应该注意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个自我保护策略,简历这码事,虽说要真实,但是该说的东西还是应该说-------------------------------------轮到我们上,对手刚好是学棋的小伙伴N, 碰到我们这种对手的确是有压力的,
 (因为我们这个队的底子本身可以,而且练习比一般队方便很多,学校里都在隔壁班,要约课后练习也远比其他孩子容易,尤其参加英语辩论的孩子往往时间表都很满。再加上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可以陪孩子备稿陪练。大人白天可以搜集资料,商量对策,晚上在家各自落实。很多人跑过来问我,你们找的教练是谁,我说如果非要说个人,那好吧其实是我,然后大家就都聊不下去了。)正式比赛,大家还是认真应对。我们辩论的题目是,普通话会在2030年成为英语国家的第二语言。这种题目,我肯定认同反方比较好辩,结果对方选了正方。决定正反的方式是孩子们各自挑一个方,然后划拳谁赢了谁先选方向,不过我真不知道一个选正方一个选反方为何还要划拳。。。。本来一二辩来回立论,还算正常,在一二自由辩的时候,这个通常被处理为快问快答,正方阐述的时间过长了,自己时间大概只剩了20来秒,我们几乎设想了所有情况,但是真没想到这个状况,当然我们的人马上就想明白怎么回事,于是用一个问题吊完正方时间以后就开始140W左右的语速开始轰炸论据,也就是传说中的吊打鞭尸。
 到了三四立论,小自由辩论,和全面4V4开打,这种时间和节奏的把控缺失,就会更加明显,关键这题目因为也是提前给的,资料的熟悉度也比较高,因为论点和论据都是精心推敲过的,可以说根本毫无破绽,基本对方很难反击。
 但是即便在这个情况下,对方的一辩N和四辩表现得非常顽强,我方抛的东西基本都是难啃的骨头,但他们一直坚持回应,没开天窗,身体力行展现了什么是值得尊重的对手。

另外一方面N是三年级孩子,一年可以差很多,最后的点评,对我方的点评有些问题比较RUDE,但是这个评价我也是比较接受无能,我查阅过很多历史上的英辩资料,表达方式也没有很生硬或者不尊重或者故意质疑对方论据。当然并不是觉得我们的表现无懈可击,事后我们也就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但特别大的失误谈不上。
 因为下午还有事,比完就走了,下午几场比赛都是看的发布出来的部分短视频,有支队伍我挺喜欢,里面有几个孩子看起来特别喜庆,几个孩子一直笑眯眯的,感觉确实很享受比赛。后来还真的碰到这个队伍了,其中小女孩O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为一讲话,就摇头晃脑,头发跟着晃动,很生动。虽然他们队家长向我自嘲是在读稿,但是说实话,多数人都在读,问题是在场上计时的时候还在发呆,翻稿子,读错内容,读错音的人也都不少,而且不管爹妈还是孩子自己能把内容都准备得井井有条,自己读得顺顺溜溜这也是竞争力。下午比赛爆了两次冷门,313的孩子们,后来才知道其中女孩P的爸爸一直在看我的公号,也就是说进313还和我那个文章有关的父亲。这场争议比较大的比赛中,P这一队是反方赢的这一边,语音语调还是可以的,二辩天窗开的比较多比较久,不过后来正方也出现类似情况,虽然说阐述内容都还可以,反四还准备了物料这点很赞,但是场面控制上,正方确实略胜一筹。不过P这个队伍后来在第三场做了位置调整,能力就很突出了,也是三年级,感觉未来上升空间还很大。即便作为四年级孩子的妈妈,也还是会觉得时间很紧张,羡慕还有很多时间的孩子。

至于评分标准,我觉得也是动态评分,因为不同比赛中同样分数的队伍呈现完全不一致。
 另一场,种子队的反二能力很突出,但其他队员失误比较多,正方H也有很多翻资料,应对不及时的情况,而且正方H有一些细节问题暴露在了辩论台上,真的有点令人遗憾,因为以其能力,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呈现。最后一场,比较惨烈,两组都是同班同学,以F和G的表现来说,F还是显得有些笨拙了,但是F愿意参加,这确实是一大步,G之前我没想过,因为平时很寡言,但事实上一开口就体现了说话的气度和逻辑能力,所以也是觉得很感触。就像有些人从来不说话,你偶尔和他去一次卡拉OK,发现一开口就是美声。孩子们在复盘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自己的缺点(比如站姿,坐姿),别人的优点(比如谈吐、表情、讲话的语气节奏),因为你真正需要重视的就是这些。


F和I只能剩一条队伍,但在比赛中,看到了大家的冲劲。也是,竞与合,从来都是相伴而行的。 毕竟初赛,对于很多人也是人生第一次,不尽如人意实在是在所难免,

这次感觉,咩城英语辩论氛围很好。
 参与者小有规模,参加比赛可以看到很多孩子们的风采,

起码都来了,起码都坚持比完了,不管现场是否有点被动, 三、四年级,这个阶段升学竞赛其实不多,还是挺建议大家带孩子们参加这类活动玩一下的,过程中能够累积英语表达能力与意愿,学习团队配合,改善自己的仪态,也能激发孩子主动累积相关词汇的意愿,提升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见贤思齐焉,据说深圳娃各个难打。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经验值
15463  
注册时间
2018-9-13 
应该是这个吧

CSSC辩论赛小学低龄组比赛结果:

A区胜出队伍
Eagle team(队长学校:广东碧桂园IB国际)
海豚队(队长学校:中大附小)

B区胜出队伍
Rainbow (队长学校:先烈东小学)
Newstar (队长学校:海珠第二实验小学)

C区胜出队伍
特种兵(队长学校:中大附小)
逐梦夺冠(队长学校:华师附小)

D区胜出队伍
Magic team(队长学校:黄陂小学)
环太平洋(队长学校:中大附小)

E区胜出队伍
Rainbow crabs (队长学校:中大附小)
黑洞队(队长学校:中大附小)
Lucky team:Four as one

5、复赛时间19年3月2号-3月24号(周末进行)
6、总决赛2019年3月31号(周日)广州赛区四强PK深圳赛区四强,决胜出各组别冠亚季军队伍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839 
经验值
19581  
注册时间
2008-2-27 
本帖最后由 RACHELLUO 于 2019-3-22 12:19 编辑

05
弊了,他们只能硬碰硬!半个月后,又是一轮新格局,

十二进六淘汰赛间中关心了一下我觉得出线形势最不乐观的C之队,这组四支队伍里面两支官方种子队,其中一个是国际学校英语当母语的L,另一边是考出本年级最高F分数几乎代表学X在本年级最高水平的J队伍,得知他们比我想象要乐观积极得多,实在太励志了,他们的观点竟然是,宁可和强手过招,也不愿意像F队那样无可奈何要灭同班同学I的队伍。


给我选,我肯定愿意和本校孩子过招,因为我们组队的时候我是最早组队的,除了因为性别原因割爱,其他都是首选。几个人性情迥异,当然这次比赛我们因此尝到了甜头,有的孩子城府比较深,有的孩子特别能扛压,有的孩子特别擅长观察对方。但是对于别人的勇气,我是钦佩的,最后分组结果果然要啃硬骨头,C之队的家长倒是很淡定,我们在题目出来之前把所有题目和观点面全部都准备了,孩子们也反复演练了,这固然是最全面进取的对战方式,但是对手本身的词汇,语言能力不是一日之功,我能给他们的建议无非是,衣服确保合体,上次校服太显邋遢;女娃尽量化些淡妆,稍微打个粉底,画一下眉毛,涂个带色的润唇膏就很可人了,因为现场的光线条件差,看过往选手资料看一个个真是灰头土脸,头发整简单精神点就好,不要戴太复杂头饰,因为不符合老外的审美(国外孩子本身自己带卷,其实烫发的也多),但是扎特别多小辫的,估计非洲人多一点。


 等到抽签形势确定,大家才开始分头准备,只剩两天时我想到一个问题,衣服咋办,虽然初赛给娃们安排了一件70块的衬衣,估计是比校服之外更廉价的解决方案,但是广州陡然降温,衬衣无论如何都显得大不合时宜,所幸小群大家又开始上心了,于是大家张罗衣服,买是肯定来不及了,还好娃每个阶段都有西服,于是大家几个人互相挪腾挪腾,出来效果不算太差,敏锐的同志们很快就发现很多问题,为啥你们的孩子黑西服套装里面穿白袜子,为啥你们有的孩子领带短了,为啥你给娃的袖子一反常态长了点。


 今天比赛,一去现场,发现大家的确很用心,女娃的妈妈们基本都在抓紧时间给女娃们抹唇彩,头一天叮嘱C队的几样也落实了。看见C队精神饱满经常挺为他们高兴,毕竟怎么去面对比赛才是更重要的事情。第一场结果符合很多人的估计,L又是首战告捷,模式,肢体,内容,和上次没有太大变化,对手的着装整齐多了,他们挑了一个西服,比起上次海珠区服看起来体面了不少。

而我想在候场时给C队尽点心调整一下衣服的时候发现也没办法,因为带了线但是大家一堆人死活穿不过去线。大家手都更蠢笨的。

没多久C队进场,我们候场,评委宣布C队胜我娃他们一阵惊呼,一方面同为校友为他们高兴,另外一方面他们觉得干掉J队这种强悍对手,对后续比赛有好处(虽然人家大概率会因为极高的现场分被复活)。

虽然我认为英语能力和英语辩论能力其实不能直接划等号,人工评委必然有比较强的主观性,观点和论证方式能否讨巧确实很重要。所以,参加这类比赛,更多的意义是在于体验英语辩论这个形式。
 到我娃这队入场,他入场时引起了评委的好奇,两位女评委看着他议论了两句,入座以后他们就发现今天不像他们想象好打,对手准备了一些问题并不是那么好回答的,虽然我们抽到的这边其实更符合老外的思维逻辑(是否应该取消国定假期)。


按照原本的设想,打保障休假质量弹性自定休假就好,但是对方也许是没太听懂我们的用词,也有可能战术上就是以问为主,导致很多我们做出的回答,埋的伏笔被选择忽视了,对方使用了一些技巧,比如故意说没听懂问题,要你简单的重复一遍,对于心思比较深的孩子对于这个话很有可能就弹过去或者忽略,刚好我们接话这个孩子比较老实,还真就原样解释了,这样一来自己时间耗了,也正中人家下怀。


我问我娃有没有看出来是坑,他说他看出来了,因为对方说没听懂的时候是看着自己稿子说的,而不是对着说话的人说的,但是因为大家有做出一一些默契,谁接的话,谁处理完,觉得队友跳坑除了提示也没办法,当然这一类型的处理比较多,外加之前内容准备不够,似乎场面被动了,但是后来有一把被我娃反杀了,因为反方说你们都是只说缺点不说优点,看问题怎么能片面呢,娃说了一句,请你向我们介绍优点,这一点有点措手不及,因为估计对方压根不是分到这一块内容的人,所以明明给她机会说优点,对方反而讲不出了,这也体现了对方虽然精心准备辩题,但是更多的精力是花在如何尽力把我们问倒,而不是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观点之上。有时候内容分配过于精确,过于珍惜时间就会导致整个问题。我对他这个反杀感到很惊讶,因为这不是我教他的方法。


娃的回答很清晰,他说我也不能确认是否能问倒她,但是根据他们的角色分配,我想我有75%的概率可以问倒她,而且她的语气对她自己说的内容并不了解,他们的问法do you know这类是有点自以为是的语气,如果我证明她装懂故意压我们,那评委会更认可我们这边。我说那如果人家刚好准备了这个内容呢,他说,那就找她的漏洞接着打,因为她一说优点就得多说几条,时间也会耗完的。他的这些观点让我比较惊讶,以退为进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在恰当时机对恰当的人用出来,应该还是挺值得称道的。


 后来我方微弱优势取胜,回看录像发现对方确实很萌,有个孩子头有点歪,另一个就直接用手拨过去了,O队的孩子们年龄普遍小一些,论英语实际水平应该也还是我们胜出一些,但是他们顽强争取的做法还是给我们组一贯比较佛系的其他家长敲了敲钟,如果拿如今这个态度做法到决赛就死定了。值得来自名一说的是,有人在家长帮贴了这场比赛的双方,有人指出O队来自不出名的小学,似有贬低之意,我回复他们表现很好。



 后面的比赛,看到较低年级的P队的确进步了不少,初赛中左顾右盼,没人接话的情况少多了,口音纯正的优势也散发出来了,这组对战没有细看,得知三年级小朋友们能这么进取,还是颇为欣慰的,某天在华普也碰到这些孩子,估计本身私交不错,想来我娃一路长大,身边也不少这种共同进步的朋友的同行。新C区,我校有支队伍H被淘汰,这支队伍优势劣势可谓都比较明显,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据说H的个人表演惊艳了不少英语群,F队这次又换了一套衣服,而且明显肢体丰富很多,内容熟练度很高,三辩的成长极为迅速,从最初看起来的些许木木呆呆,到现在真的还可以。按这个势头下去,将来变得口若悬河也指日可待了。我看比赛的乐趣,也在于看到底有几个孩子不依靠家长写稿,主要靠自己临场发挥的,而且还能言之成理的,而我的确找到了那么零星几个。


 这次比赛,还是有些意外之事的,比如有一队吃完早饭不知道赶时间还是怎么样的,东西丢在等待桌也没收,搞得后面的人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有的孩子输了哭,说要打对方,打裁判,家人对孩子说比赛有黑幕,最后连双方合影没拍就走了;(后来这位家长主动和我说,也是觉得有点不妥之处,是因为不知道要合照,而且一时气愤,虽说也都理解前因后果,我觉得成年人能做到这一步,也算不错了。我向当事另一个队伍也表达了对方的这种反思,也算为这件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也验证了我之前所想的情况,家长,既然愿意花时间精力参加,主要的目的确实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839 
经验值
19581  
注册时间
2008-2-27 
本帖最后由 RACHELLUO 于 2019-3-22 12:22 编辑

06 反转反转再反转,爆冷爆冷再爆冷

杀鸡要不要用牛刀,用啊!

--------------------

十二进六之后,组委会自己复活了两支,然后凑了八个接着打,
打完第三场低龄组比赛,还是有点小沉重,因为打到现在,21个队伍只剩四支, 313一共是六支参赛,自己人被迫灭自己人,在八强时剩了四支,大家终于全部接上头。 意外情况还是比较多的, 现场桌子弧度有点不妥,导致正方和反方的三四辩基本完全很难看到时间,要把头完全扭过去才能看得到,但是一边要考虑和评委眼神交流,一边想自己的内容,还要扭头看自己背后的时间,基本不可能。 我们比赛是最后一场,入座我还没觉得,后来孩子们反复转头我才意识到马上向组委会反映希望以后避免, 其他的孩子还是处理现场经验不够丰富,当时一看这回事应该马上打手势给家长求助以及向现场反馈的。这个问题下来以后我们也经过了讨论,摆放不合适是组委会的考虑不周,但是所有孩子和家长都没有及时反馈提出自己意见,这就有一些值得吸取的经验了。   


第一场,C之队对复活的K之队,我跑到教室后面偷看了一下,听不到声音,最大的体会是大家越来越成熟了,两边气场相当。C上次打赢J之队的确算爆冷,但资料翔实丰富,准备到位是众所周知的, 但这次,C之队的时间控制失误了,论述时间太长,导致自己时间用完了被动挨打,不管能不能看到时间,大概有个控制的意识和动作并没有,这是战略上的失误。不过这一点提醒了我会做出一些时间控制措施,以防现场不方便看时间太被动。 值得一提的是,C之队有个男孩,以前我一直觉得不太吸引我的注意,但是在一次次的比赛中,他的成长非常大,以往都是比较腼腆的,而在这次比赛中,发现他相当内秀,在比赛输了之后,虽然自己肯定有点难受,但像一个真正有风度的男子汉一样,还在安慰女孩子们。这样的男孩,长大以后,生活应该会蛮幸福的。  第二场,L队对F队,L队一贯以标准无可挑剔的语音,丰富而接近演讲的肢体被大家默认能力者;F队的一直在尝试做现场发挥的努力,有时候比较磕巴,但是确实一直在努力真辩,虽然全场这么多队伍,之前完全真正自己现场做反应的人其实也一个手数的过来,我相信我看得出来,评委也看得出来。这场比赛最后判F赢。


说实在的,我们被围在场外的看到结果还是有点意外,在内部分析辩题的时候,我一直和孩子说正方道理上有点吃亏,这次的题目是(父母不应该辅导孩子作业),虽然表面上看,这么说有道理,但是如果作为正方观点容易被攻击的地方就太多了,你谁啊,你站在谁的立场说不该辅导呢,凭什么说不该辅导呢,因为辅导不辅导属于家长和孩子的人权自由;要培养独立性那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比如丢去夏令营之类的;如果说家长不专业就更经不起推敲了,这涉及歧视多数人;如果举几个例子可以说这是极端个例直接打掉了。  这个题目正方比较讨巧的方式是说,我们是提倡大家应该具备不辅导的意识,然后把作业的定义做小一点,只限制学校的那一点点东西会稍微难被当靶子一点,但是事实上很多立论不新颖,不巧妙,但其实这是题目本身缺陷。

但是过往的观察,其实逻辑是一方面,更大的影响是到底能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做得精致一点,包装得更有趣一点。  我们抽签是反方我第一反应是时间太短赶紧去写稿子而没有公开吐槽题目,估计正方意识到了,但是觉得也没几天说了也是白说。  正反不平衡会导致攻击性强的队伍会特别突出优点。黑X队的气势这次露出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句子用的有点多了,打法比较冒险,但是算是押对了宝。  

事后,L队对结果表示了不满,我接了个话,你们如果有完整未剪辑的录像可以考虑公开。事实上,我找过往比赛资料的时候就看到有这样的范例,这是一种自保动作。其实,我也是在暗示组委会,如果我怀疑你们的评判不公,我也会公开录像。展现公开场合的录像,不经任何编辑和后期,不是用于商业用途,合理合法。


 从第三方的角度来说,我会觉得F队在这次比赛并不具备比L队更强的语言能力,但是主观性比赛的关键是评委的喜好,因为我始终只能看到评委的后脑勺,我无法看到评委当时的表情和反应。但如果我自己在场上,我肯定会根据裁判的反应做一些调整。在双方实力并没有展现悬殊差异的时候,胜负就变得比较变化莫测了。所以要么就赢很多,主观喜好不可预测。  第三场,P队对J队,P队调整了位置,这是一个成功的调整,美国回来的孩子确实还是有优势,看到孩子的情况我感觉低龄丢出去一两年如果家长陪确实是好办法,如果说过去两场我并没有对P队的能力产生很深刻的印象其实还是和排兵布阵有点关系,我们每次看到的录像都是删减版,不能体现整场比赛的势。


这场本身不好打,J队的实力前面多次说过了,P队全部是三年级的小不点。思维能力上的差别有多惊人这个回头看就会觉得体会很深,三年级的时候我儿子还觉得自己小学过不了PET,半年以前我儿子还不知道什么叫辩论,P这一次其实没有什么大的失误,但J队实力的确是很强这众所周知,P队可以说是虽败犹荣,输的很好看。尤其想象一下他们一年以后的高度,觉得还是很可期的。 第四场,我们对Q队,这次抽签出来,感觉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我一直做好心理准备要面对J队这个大BOSS,F队的资料我看过,符合这个年级比较优秀孩子的基本特点,勤勉,朴实,但是客观地说和我们还是有差距的,考虑到第一次比赛的时候我们面对N队,我们的火力过猛,一直轰炸式排比发问,反而被评委说缺了manner,这次我们调整了策略,基本不怎么问问题,尽量不把对方逼得太狠,因为我们只要一问问题对方的确很难回答,更多留余地让双方自己把自己的观点说好,说清楚,评委觉得谁强一点就给谁过好了。


事实上这个做法可能还收到一些我没想到的效果,对方应该是准备了很多问题的,但是我方三句两句答完又不问,他们反而不好接,因为估计我们说的,他们也没听太明白。尤其我们为了避免评委觉得我们不重视比赛不尊重对手,还是不像以前一样就凭嘴打,准备了很多物料。尤其一些相关性双变量分析和正态分布曲线我们都是放在自由辩论阶段的。

关于相关性双变量分析和科学方法,孩子们刚看到都有点懵,说这个芝麻点点是什么鬼,但是后来我说这个就是给你们对手发懵的,而且估计评委第一眼也会看不懂这和你们要说的有啥关系。但是这有技术含量啊!后来和他们普及了一下,他们又都听得明白,理解透彻。有人说小学生辩论而已,你用不用这么过猛用力,我说其实如果通过这个契机让他们知道科学研究的方法,那他们受益无穷。 比完,对手孩子有个别还是挺难受和家人倾述,家人说“人家实力确实比你们强,材料准备也很充分,赢你们很正常,你们需要学习别人是怎么做事的,这对你们是收获。”


回想我们三次比赛的对手,在赛后对孩子们的安慰都是你们尽力了,他们不好打。我想这个评价,的确是公允的。能做出这个评价,也还是有胸怀的。 这种开放的心态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地方啊!人一辈子,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不是别人。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839 
经验值
19581  
注册时间
2008-2-27 
本帖最后由 RACHELLUO 于 2019-4-10 18:12 编辑

08 不可能变可能,那还有什么不可能

这次比赛后,我按组委会要求提出了申诉,并且把比赛的资料也进行了公开

其中比较多的问题在于几点:

①对方的立论和题义冲突比较大

②时间控制和论述流畅性有差---------------------------------------------------------------------------THB charity should be compulsory.
所有人都有义务参加慈善活动。  比如正方是基本只按英语辩题打,没考虑中文辩题意思,所以他们直接定义,只有有一定能力的人才有有做慈善的义务. 而我们是同时参考中英文,所以认为他们的提法根本弯曲题目,觉得评委不会接受这种定义,而我们一辩对这个他不屑的提法没有做出正面回应,但评委后来说,你们反方没有对正方定义做出回应是失误。 后来和组委会交涉,他们说你就不该看中文,我说你不该看那你干嘛写上去呢,你写上去我肯定要看,他们说那是给不懂的家长看的,我说你写个中英本身意思就不吻合的东西反而误导家长,再说参加这个,家长不会也帮不上忙,有没有中文又有什么差。 (后来组委会公布新题目都会加一句,英语为准,中文仅供参考)  虽然我还吐槽了对方另外一个问题,把政策类辩题活生生打成价值辩题,而评委根本不觉得有问题,因为义务这个词一般和兵役之类联系在一起,类似强制性义务,那就是必须立法执行,对方却解读为是否应该提倡,然而还是WORK, 对于这个情况,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评委内心有否没有区别,还是觉得对低龄孩子,而且这么短的论述时间没必要要求那么多? 我们的选手基本上每个人有自己的一些观点,虽然不重复,但是缺乏整体性,所以看起来节奏明快,但也还是缺乏那根串珠绳。所以,评委的回复认为我们的观点不够集中,说的热闹但是各说各的,这点我倒很接受。 所以,对组委会的回复,我基本认同结果还是有一定合理性,而且也和当时的胜方沟通了我们复核的结果。


因为我明白,我当时对这个结果的不满多多少少会造成对对方的一些舆论影响。


走到这个时候,决赛剩下两个队伍,恰好是前面被淘汰又被“复活”的队伍,而高龄前四强也有类似的情况,所以也许不到最后,也不知道谁去谁留。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839 
经验值
19581  
注册时间
2008-2-27 
本帖最后由 RACHELLUO 于 2019-3-19 11:27 编辑

回复 梦后楼台高锁 的帖子

你猜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175 
经验值
3285  
注册时间
2016-5-26 

1

从公众号追过来了~视觉享受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839 
经验值
19581  
注册时间
2008-2-27 
本帖最后由 RACHELLUO 于 2019-4-10 18:17 编辑

10 是谁按下了按钮看完这一切,才能合上卷宗,做出一个比较全面中肯的评估。 ①组委会主观意愿还是想把这个比赛做好,投入也很高,从很多细节都能看的出来,比如他们也做了很多很实际的工作,组织过会务的人就会知道,其实哪怕只办一次会议是非常耗时耗力的,更何况辩论是来者不拒几百个队伍一起比的车轮战,孩子家长们自己觉得累,裁判组织者其实也累,很多人也许不太知道的是,除了大学里面的那些校内比赛不要钱,民间比赛一般都会收费一支队伍一两千且只能刚好保本而已,所以这个比赛不要钱,本身可以理解为有一定公益性,这也有个好处,鼓励了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孩子也能鼓起勇气参加。我们小时候最多班上或者小学里面自己搞一些比赛,上大学以后才有校际交流的机会,从这个意义来说,这是时代给予孩子们的机会。  ②填补了年龄阶段的空白,相比较很多比赛是从初中起,这个比赛三年级就可以报名,对于很多跃跃欲试的小宝贝是个尝试的机会,很多人在此之前连在人多的地方讲话都有顾虑,更何况在一堆金发碧眼的老外评委面前用英语辩论,这是很多孩子没想过的事。而且老外基本上有自己的主见就是因为从小就有人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看法,在中国这是被大家重视而缺乏锻炼机会的才能,回顾来看,基本上那些比较拘谨羞怯的孩子都变得舒展大方了很多,因为每次他们也会回看自己的表现,觉得当初自己那样有那么点怂,或者仪态有什么不太好的地方,自己也会积极调整,有的孩子甚至主动加点运动戒掉垃圾食品成功减肥了,有的则认认真真刷牙了,有的待人处事更礼貌谦和了,这些都是好的转变,尤其越是低龄越明显,所以对于能力具备,但信心不足的孩子,这些活动是个很好的机会。  ③由于人力物力的一些制约,细节方面还是存在缺失,比如给出参考背景,却不解释应该怎么看待背景;虽然群内经常有不少的辩论课,但是却很少特别针对性的地对具体孩子的某一次的表现做出点评,更多的点评只有赛后一个比较宽泛的点评,在官微推双方各有些什么观点,包括很多比赛是有选手个人得分表的,而我们对于具体场上几个孩子,对于呈现,家长想法和评委未必同一看法。另外虽然提供了评分标准,但是具体来说这个标准还是有一定的模糊性,比如有的时候给9分有的时候给8分,但是对应的评分标准是没有公开的,也就是说,评委认为某一队在某一方面做得更好,比如论述技巧方面,基本被打低的也不会觉得我我论述哪里弱了。这些虽然当时简化了评委的工作,但是事后造成的解释和不满会导致更多工作。又好比明明价值型辩题被对方打成事实辩题,拿几个个例出来,但是也能过关。这就让人很困惑评委的标准了,到底是按很严格的辩论执行,还是只按自己“心中”的标准衡量。尤其对我们打过一些比赛的人就会更苦恼,因为挑战了我们的认知。有一些我们认为属于明显的逻辑漏洞或者技术性失误,但评委觉得也OK,  ④关于释题。衡量一个题目的优劣可以从可辩性,均衡性入手,可辩性对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有一定要求, 然而这次小低的辩题很多时候家长要很费力的讲解,然后他们很认真的背家长写的相对晦涩的稿子;关心社会没问题,也还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一个问题多数人都不理解,那辩论的意义又何在呢, 他们可以辩的一些东西也许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请假出去旅游是否合理;爹妈说谎要不要告诉老师之类~ 而均衡性是在于题目的指向两边都有话说,比如我们之前那道题目,所有人必须做慈善,这一题,其实是反方天然有利;而如果是这次题目,学校应该教授人际关系,那其实反方正常来说也没啥好反对的。 释题和拆题引起的争端比较大,因为题目有时候很宽泛,大家觉得哪都可能是战场, 尤其通常都是家里或者辅导老师帮忙写稿的,各说各的不在一个频道的事情经常发生,这就像家长各自给自家孩子准备饭盒,到时候拿出来各吃各的,比赛的完整性,可看性,真正磨炼孩子配合的作用,就被大大降低了。
 

点评

双儿  板凳搬好,坐等罗妈最后更新~~到底谁按下按钮?  发表于 2019-3-21 17:58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10 
经验值
5045  
注册时间
2017-7-3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支持原创干货帖,不吹不捧用实力为自己代言。
来自[广州妈妈网iPhone版]

Rank: 1

帖子
经验值
7  
注册时间
2016-3-28 
BB生日
2009-5-11
坐等更新
来自[移动wap版]

Rank: 1

帖子
经验值
0  
注册时间
2019-3-18 
我们也遭遇同样的问题。
来自[移动wap版]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839 
经验值
19581  
注册时间
2008-2-27 
一口气填了很多,缓缓,慢慢更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86 
经验值
1317  
注册时间
2011-12-20 
你的公众号是什么?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6200 
经验值
47790  
注册时间
2006-6-6 
BB生日
2005-01-01


   
10 是谁按下了按钮

板凳搬好,坐等罗妈最后更新~~到底谁按下按钮?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839 
经验值
19581  
注册时间
2008-2-27 
这个坑要慢点填,我保证四月中旬之前填完。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85 
经验值
295  
注册时间
2017-5-24 
313是什么?

Rank: 20Rank: 20

帖子
4864 
经验值
28312  
注册时间
2009-7-1 
最近第一次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棋类比赛。也第一次知道这类比赛。原来黑幕和猫腻很多。让努力的孩子得到不公平的对待。虽然目前阶段还在吸取经验,不太在乎名次。但看到期待兴奋又努力的孩子。怎样忍心告诉他其中的黑幕?!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原创短篇连载已完结)学某某国X班的娃和313的娃玩一次英语辩论 ...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