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79 | 浏览: 3205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946 
经验值
4843  
注册时间
2009-4-5 
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不仅仅是在他们受欺负时为他们主持公道,在他们受工伤时为他们伸张正义,更多的关心应该是在平日里
朱 隽
《 人民日报 》( 2011年01月16日   07 版)
  据报载,一位重庆籍农民工,和妻子在上海务工22年,父母孩子留守在老家,浓浓的亲情化作了分隔两地的思念。起初,每逢过年他们可以乘船回家,但自1998年客船停航后,他们回乡的路变得艰难。截至2010年的12年里,除了有一次他们思乡情切而辗转回家外,每个春节他们都将思念放在心底,留在上海过年。分隔太久,以至2008年春节前儿子到上海看望父母,在车站等候的夫妻俩竟然认错了儿子。

  12年回家一次,谁的痛?这种痛恐怕这对离家已久的夫妻最懂。火车票难买,夫妻俩仅有的那一次回家排了两天的队,才买到2张站票,一路站了48个小时;回一趟家,火车加汽车路费要1000多元,对于儿子即将上大学要缴纳高额学费的夫妻俩来说,不啻为一种“奢侈”消费。“不回家既不用排队买票,还能省下路费给孩子作学费,一举两得”,痛过之后,他们如此自嘲。

  12年回家一次,谁的痛?痛的恐怕不仅是这对夫妻,还有和他们一样长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们。12年回家一次,可能只是个案,但对很多农民工来说,打工地到老家的距离,也是一种想念却难以相见的遥远。为降低回家的经济成本,大部分农民工首选的交通方式是“加班车的硬座”,一路艰辛也要回去;还有些农民工甚至选择“另类”的回家方式:戴上头盔、披上雨衣、骑上摩托、载上家人,风雨兼程也不畏惧。

  12年回家一次,谁的痛?真希望这种痛虽痛在他们身上,却能“痛”到你我心里。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不应该仅仅是在他们受欺负时为他们主持公道,在他们受工伤时为他们伸张正义,更多的关心应该是在平日里——他们吃得好吗,住得好吗,和家人团聚的愿望能实现吗,子女上学有着落吗,家乡的父母养老有保障吗……这些需求看似家长里短,可却事关农民工们实实在在的权益。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如何让农民工们不再遭遇如此的痛,恐怕还要更加用力。节日里,有关部门是否可以更加充分地考虑农民工这一群体的需求,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经济实力的出行选择,这两年春节时开行的农民工专列无疑是很好的方式。特别日子里的关照是需要的,不过从根本上讲还是要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待遇,保证他们的收入稳定增长,让他们享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

  春节就要来临,又将有很多农民工踏上回乡路。报纸上说,这对夫妻已经买到了今年回家的车票,但愿要回家的农民工们都能像他们一样顺利。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帖子
42 
经验值
245  
注册时间
2011-1-16 
我来了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946 
经验值
4843  
注册时间
2009-4-5 
买票难,办法总比问题多(今日谈)
郁 晓
《 人民日报 》( 2011年01月19日   01 版)
  春运即将开始,买票难再次成为最热的民生话题,天天都有相关报道。

  买票难有两层意思。一种难是一票难求,因牵涉供需关系,短期内不易解决;另一种难是要跑很远的路,排很长的队。看看一些城市火车站人山人海、通宵排队的旅客,就能感受购票多么难了。不过,对于后者似乎也不难解决。最近有报道,一些地方试行火车票进超市,开出流动售票车,这都让购票群众减少了吃苦受累,深受大家欢迎。

  看来,只要认真思考,办法总比问题多。即便在春运这样“老大难”问题上,如果城市多一些代理售票点,如果多尝试类似网络售票等新方式,如果多想一些诸如卧铺改硬座的办法……情况也是会缓解的。无怨无悔归乡路,天寒地冻买票难,面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关键就看能否开动脑筋想方设法。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946 
经验值
4843  
注册时间
2009-4-5 
性感护士照真能拉近医患关系吗
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在医院的LED屏滚动播出医护人员等人的照片,负责人称主要是想缓解病房紧张的气氛,在春节前放松放松,同时也希望能拉近医患关系,对于里面尺度大的美女照,只要是美的、健康的,都可以展示。(1月17日《华西都市报》)

“犀利哥”一身乞丐装束也被众多网友从中看到了一份“犀利”的美,但美则美矣,如果哪个酒店的大堂经理也穿成“犀利哥”那样,却可能会吓跑所有的顾客。任何所谓的“美”是相对而非绝对的,“美”有其存在的特定空间、场合——在某一个场合里,它是美的,在另一个场合里,却可能是丑的。身着紧身衣、裸露胳膊大腿“的照片,看上去确实既性感又野性,但这样的美出现的最好场合是T台、舞厅、摄影棚甚至大街上,但若是出现在医院的显示屏上,并作为“缓解病房紧张气氛”、“拉近医患关系”的工具,恐怕就称不上美了。

诚然,女护士们大多正处于青春妙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私下拍写真甚至一些大尺度的照片以留住美丽瞬间,这都是很正常的事,也是别人无权干涉的私人权利。但是,同样的照片尺度,有的人能接受,有的人则不能接受,有的人看后不会产生邪念,有的人则不会,医院在公共场合滚动播出这样的照片,本身就是对一些比较保守的患者的不尊重,也会对一些心存邪念者产生不良诱导——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另外,从美的相对性上来讲,在医院里,一个只露两只眼睛的白衣天使要比胳膊大腿全露的性感女护士更美,因为对于患者来说,在这个特定的场合,前者才更能给其带来安全感。或者换句话说,在工作场合,美丽不在于露多少身体,工作着的女性才是最美的。

况且,如果患者看过“美的、健康的”美女照之后欣欣然走进病房,每日面对的却是不堪负担的医药费,被美女照片放松过的心情还会放松下去吗?美女照只能看看过个眼瘾,医药费却是实实在在地在“割肉”,即使有人能够做到因为有美女照片可看而欣欣接受“割肉”,那也不过是被美女麻醉了感觉神经而已。说到底,如果医药费用居高不下,如果“看病难看病贵”仍然存在,如果医患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任何试图通过其他方式“拉近医患关系”的行为,都只能是深夜墙头上露出的那张美女蛇的脸,除了满脸写满了诱惑,而诱惑之后必然是伤害。

这些大尺度的照片对于医生、护士们自己“放松心情”或许很有作用,但说到“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则未必。毕竟,患者来医院的目的不是为了看美女,而是为了看病,而且期待花最少的钱看最好的病。所以,与其让患者看护士们露胳膊大腿,不如让患者看医生护士们如何认真负责地对待患者;与其靠大尺度美女照片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不如靠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医药收费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如果医药费居高不下,照片的尺度再大患者也不会买账的。(张楠之 原题:性感护士与拉近医患关系“南辕北辙”)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946 
经验值
4843  
注册时间
2009-4-5 
代表岂能“被满意”
广州观察

  GUANGZHOUGUANCHA

  G

  □牛日成

  据媒体昨日报道,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上,有人大代表反映每年提了很多建议和议案,回复率100%,真正落实的却很少。很多时候对办理情况不满意,但政府部门来做工作,最后代表一般都会给“基本满意”,婉转地表达实际上不满意。

  人大代表提建议、议案,作为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体现之一,其意义不言而喻。建立征求代表对办理意见满意度的制度,给政府部门适当的压力,无疑有利于促使代表建议和议案的落实到位,避免代表建议“提了白提、交了白交”的问题。然而,相关制度落实却出现代表“被满意”的“幽默”,难免令人失望。

  代表“被满意”现象绝非广州仅有。前段时间,深圳有代表因多次通过人大建议,反映环保问题没解决,政府部门上门“协商”,要求“从大局出发”,代表不得不选择“满意”,最后又“因为看到百姓太可怜”而哽咽不已。显然,某些政府部门对人大代表建议和议案办理流于“走过场”,不在办理上着力,而只是表面上严格走程序,想方设法换取代表的“满意”。

  作为人民选出来的代表,理当代表人民说话,理直气壮。有时候,人大代表不“得罪”政府部门,就会得罪人民。严格地说,掩耳盗铃的“被满意”,不仅是对人大代表职责的亵渎,更是对人民群众的戏弄,最终损害人大代表的形象,乃至玷污人大制度的神圣性。

  面对代表“被满意”现象,需要人大改进工作办法,强化监督力度,不能简单地以“满意”或“不满意”的选择题判断政府部门办理代表建议和议案的态度及效果,而应附以实地考察等途径加以验证,以堵塞政府承办部门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路子,破除“重答复,轻办理”的积弊。从长计议,必须建立责任追究制,对那些搪塞推诿、弄虚作假的政府部门负责人进行问责。

  同样不可或缺的是,人大代表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挺直腰杆、堂堂正正履职。唯此,人大代表才能不负人民的重托。

Rank: 3Rank: 3Rank: 3

帖子
10 
经验值
55  
注册时间
2010-12-11 
加油,努力啊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946 
经验值
4843  
注册时间
2009-4-5 
无忧的生活是幸福的起点
建设幸福广东
幸福是需要的满足,因此社会的幸福建设就要从人的最初的生活生理需要入手,应为社会每一成员提供最基本的幸福保障。也就是说,幸福生活和幸福感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支撑。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946 
经验值
4843  
注册时间
2009-4-5 
后亚运时代的羊城新八景评选,所以“得民意,顺人心”,就在于它深刻地体现出了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自豪感、安全感和满足感,一句话就是幸福感。相反,在粤西、粤北山区,风景可谓优美,然而,因为贫穷,所能产生的美感便大打了折扣。再看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对幸福指数的调查也表明,经济的发展和GDP的高水平与人们的幸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例如,经合组织(OECD)的大多数欧美国家的人们感觉自己生活比较幸福,北欧等高度发达的国家人们的幸福感尤其强烈。这种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即仰赖于其富裕无忧的生活。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曾经有过“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有过“孔雀东南飞”,这些背后蕴含的正是国人对广东经济腾飞的内心仰慕。然而,不可讳言,如今这种仰慕正在淡去,广东人的自豪感不再强烈。面对长三角等地经济发展的后劲十足,广东明显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从而也突显出了广东传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一是产业低端、高成本低收益;二是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三是路径依赖、后劲不足。

  更为重要的是,伴随这种发展而来的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财富越来越多,但贫富差距也在拉大,生存环境难以修复,社会风气受到挑战,社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其代价是发展的不可持续和公民幸福感的丢失。在刚刚闭幕的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广东提出“幸福”的理念,正是在充分认识改革和发展中单纯追求GDP的弊病及其问题之后的一种理性把握,是一种以实现民生福祉为价值导向的发展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为人民的幸福谋发展,而不是为单一的经济发展而发展,就是要把发展目标从传统发展模式的经济发展转向现代实现公民幸福的模式,也即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

  因此,提高国民幸福感,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改变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性,改变创新和创造力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现状,才能最终为幸福广东夯实经济基础。广东提出不再唯总量GDP,并将十二五期间GDP增速降至8%,其目的就是强化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导向。但磨刀不误砍柴工,降下来是为了更好地升上去,或者说降下来的是传统粗放模式下的速度,远望的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过来后的更快发展,更大的社会财富创造,以及由此给广东人民带来的更大的生活幸福感。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946 
经验值
4843  
注册时间
2009-4-5 
幸福是体面劳动和尊严生活
  建设幸福广东

  系列评论之三

  □阳 坪

  什么是劳动者的幸福?是体面劳动和有尊严地生活。一个被永远压在国际产业链低端的产业不可能带来这样的幸福,一群为了区区几十美分利润而被迫加班加点的劳动者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幸福,在一群时常被落后的机械、有害的工业粉尘伤及身体发肤的劳动者面前奢谈幸福甚至是残酷的———广东劳动者对生活及劳动条件的要求已在“转型升级”,仅从这方面思考,广东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势在必行。

  2009年,深圳4名女工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成为中国工人的代表,她(他)们的勤劳坚韧感动了全世界。千千万万的广东普通劳动者,用手与肩,托举起“世界工厂”的荣耀。这是一份怎样的荣耀?全球微波炉市场份额的70%,全球太阳能产品的70%,全球玩具产量的50%,全球空调产量的40%……全都MADE IN GUANGDONG!

  然而,荣耀却伴随着艰辛与悲怆。珠三角企业超时加班、拖欠工资的事情时有发生,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新闻常见报端。许多普通劳动者的处境,离“体面劳动、有尊严地生活”,尚有相当距离。

  对恶意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老板,自有法律和道德的制裁。从另方面看,劳动者受雇于企业,其待遇好坏直接受制于企业利润。而我们历30年拼出一条血路打造的,恰恰是在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中,获取利润最少的加工制造业。

  学者郎咸平曾以芭比娃娃为例,描述广东加工制造业的悲凉。广东制造的芭比娃娃价值1美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却是9.99美元(约10美元)。另外9美元的价值从哪里来?他认为,现代产业链包括“6+1”环节,即6大软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长途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及1个硬性环节:制造。6大软性环节是整条产业链里最有价值的,却都掌控在欧美国家手中。我们尽管拼死拼活,日做夜做,由于处在整个产业链中最没有价值的部分,永远是获利最少的。在本已可怜的利润中,分到中国普通劳动者手中的,就更可怜了———加工制造业的劳动成本,只占1美元的25%,即25美分。

  这就是残酷的产业链竞争,它很可能不关道德,只关乎历史因缘及实力、眼光。广东的加工制造业,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它的发展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的合理选择,如今,国人已解决了温饱,正渴望着更高的幸福。什么是劳动者的幸福?是体面劳动和有尊严地生活。一个被永远压在国际产业链低端的产业不可能带来这样的幸福,一群为了区区几十美分利润而被迫加班加点的劳动者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幸福,在一群时常被落后的机械、有害的工业粉尘伤及身体发肤的劳动者面前奢谈幸福甚至是残酷的———广东劳动者对生活及劳动条件的要求已在“转型升级”,仅从这方面思考,广东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势在必行。

  转型升级意味着我们必须实现从“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的跨越,意味着广东在国际产业结构布局中,必须争得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在诸如品牌经营、原创设计等方面展示更大作为。转型升级是对广东的国际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大改善,其根本目的,是解放广东的生产力,把劳动者从机器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压抑的生存状态中解放出来,当生产力获得解放,必将迸发出惊人力量,反过来加速广东产业的转型升级。

  当广东的企业在国际产业竞争链条中占据了更多更有价值的部分,而广东的普通劳动者又能合理合法地分享到企业成长带来的好处, 则“体面劳动、有尊严地生活”这一梦想,会离他们越来越近。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946 
经验值
4843  
注册时间
2009-4-5 
风雪中的摩托和一个噩梦
春运期间,一位在温州打工的重庆女子,女扮男装,千里走单骑,驾驶摩托车在风雪中跑了6天6夜,行程2000多公里,赶回家去看自己6岁的儿子。这一消息,成了今年春运伊始的一条重大新闻,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网络上更是议论纷纷,说母爱的伟大,说在外打工的艰难。某电视台的主持人,还为此写了一首诗:骨肉分两地,相思愁无境。可怜父母心,千里走单骑。

  这条新闻,最初出现在《重庆晚报》2011年1月19日22版。其他媒体所报道的,基本上都是二度叙述的二手货。我发现《重庆晚报》新闻稿里面有一些新闻要素,在被其他媒体转述的时候,有意无意给忽略了。先看看《重庆晚报》的采访:

  上个月一天晚上,我半夜做了一个梦,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卧室的窗户被大风吹开,雨水漏进屋里……儿子孤苦一人,满身是血,在雨水中跟耗子抢东西吃……我当即被吓醒。当时特别想马上回家看儿子。

  这种文字当然是记者叙述出来的,不像只读过小学二年级的当事人的口气。但请注意这段文字中的“上个月”这个时间要素。也就是说,那个噩梦是2010年12月做的。这个缓冲时间很重要。也就是说,这位女子想看儿子的冲动早就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嘛,不光是她,全世界所有的母亲在过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思念自己的儿子。她早就有了回家的冲动。因此她不是一时头脑发昏,从噩梦中一醒过来,就骑着摩托飞奔而去。这个时间要素,在新闻中非常重要。可是,许多其他媒体在转述中,都删除了“上个月”这一时间要素,试图制造一种突发事件的感觉。

  接下来的问题是,当事人并不是骑着摩托车就朝重庆奔,而是先到火车站买火车票。再来看《重庆晚报》的报道:

  当她把车骑进城,去买车票时,才发现车没办法放。她到车站托运部咨询,托运摩托车要300多元钱,还要把车拆开。“我一个月只有1200多元钱。托运摩托车,加上自己的路费一共要600多元。另外,车被拆了,回家后要重新组装,还要花钱。”

  这位重庆女子,在决定骑摩托回重庆之前,她的思路都是非常清晰的。2010年12月份,她花了5000元钱,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火车站不但要收300元的托运费,还要将她心爱的摩托车拆散。你们不如把我拆了吧!情急之下,她才决定骑着她心爱的摩托车,去见她心爱的宝贝儿子。至于她为什么一定要将摩托车带回老家,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来看看2008年南方雪灾时的一个例子。一名在温州打工的重庆男子,也是骑摩托车回重庆,2000公里骑了8天7夜,比今年的这位女性还慢一些。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一是因雪灾交通中断,二是想省六七百元路费,三是他喜欢骑摩托回老家。

  重庆女子当然也是舍不得花费这600元钱。但她万万没想到,骑摩托车回家的花费,比坐火车回家并没有少多少,不但增加了回家的时间,还徒增了不少风险,尤其是生命风险。让我们来做一次事后诸葛,为她算一算账:温州到重庆火车行驶时间约30小时,而不是6昼夜144小时,但麻烦的是,需要到金华站中转。摩托车的油费250元,在长沙被骗200元,住一夜小旅馆价格未知(估算50元),加在一起就是500元。还没有算6天6夜的吃饭费用(据说她只吃了18根泡泡糖)。还不算染上重感冒的后续治疗费用。

  这笔账她一定也算过。所以,回到重庆老家之后,抱着自己的儿子大哭一场之后,她就知道自己错了。《重庆晚报》的报道一开篇,就是这位女子的悔言:“我当时确实冲动了点,再喊我这么做,打死都不敢。”

  这个故事本身,既可以叙述成一个母爱故事,也可以叙述成一个荒唐的噩梦。新闻的首要品德就是客观真实。我并不否认,在媒体那种煽情叙事的背后,也的确包含着一些善良的愿望。但是,事件的特殊性要素一旦被删除,就容易变成千篇一律的说教,读来令人生疑。

  事实上,在这条新闻中,有一个关键的要素被忽略了。就是这位女子在2010年12月,也就是春节前夕,那个思念儿子的梦。这位年轻的妈妈,在外打工整整5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儿子。这种亲情被压抑了,被现实生活的逻辑和求生的逻辑所压抑,进入了潜意识,化作了噩梦。梦是对匮乏的满足,这就是梦的压抑和生成机制。当这种压抑机制,在整整一代打工妈妈的身上得以体现时,它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症候。

  这位年轻的妈妈天真地认为,有了摩托就可以解决对儿子的相思之苦。2000公里啊,恐怕只有私人飞机才能解决问题。儿子为什么不能跟妈妈在一起呢?这是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否则,千千万万的妈妈们,就会用摩托车去解决问题。

  温州到重庆,千里迢迢风雪路。她骑着摩托在冰雪上飞奔。这个画面一直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希望明年春运期间,她不要再骑摩托车回家。


  文化批评家 北京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946 
经验值
4843  
注册时间
2009-4-5 
怎样才能提高高考的心理素质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1-26 来源: 广州日报
博主:杨永龙

  http://blog.sina.com.cn/yyllxy


  高考的时候,很多考生往往会莫名其妙地紧张,结果影响了正常的发挥,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调节心理呢?


  首先,高考上出现紧张焦虑是不可避免,也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接受它,习惯它,同时用内心的语言告诉自己紧张就紧张吧,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它不仅不会害我,反而会让我从中受益。这样你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

  其次,紧张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有效方式,说白了就是面临刺激和困难,身心要调动准备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就来源于紧张,所以在考试过程中有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进而促进答题的效率。

  第三,我们要明白高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道小门槛,对于自己的未来以及整个社会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看重已远远胜过文凭本身。所以考上大学的也不见得是将来的成功人士,考不上大学的也不见得我们的人生就会是一塌糊涂,只要我们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切实可行的追求计划和行动,即便是考不上大学,我们也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第四,科学实验表明:平日里我们习惯性的思维和应对方式会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这些清晰的痕迹会直接影响到紧急情况下我们所做出的反应。所以从现在开始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常想“我一进考场就会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 大脑里就会有个痕迹记载——一进考场就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当我们真的走进考场时,大脑就会做出指示——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

  第五,静下心来分析自己进入考场做题时却莫名其妙紧张的原因——准备不充分?没信心?怕考砸了难以向父母、老师交代……把所能想到的可能的原因都写下来。然后,一一地加以分析,再一一地加以推翻。

  第六,做一些心理放松活动。①短暂放松: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平静”情景,深吸一口气,七秒钟后慢慢地呼出来,呼出时想“平静”二字和相应的情景,配合吸气时肌肉紧张到呼气时肌肉放松,大约每次七秒钟。②想象放松:比如,你可以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散步。不时还有鸟儿鸣叫、蜂蝶飞舞。这样就可以排除杂念,心平气和,达到放松的目的。③深呼吸放松:长长地、慢慢地吸气。

  第七,考试的时候不去想能不能考好,而要考虑每道题审两遍,第一遍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看出题的老师要考察什么知识点。这样我们就会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全身心地投入答卷,我们的焦虑和恐惧也就会随之消失。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152 
经验值
1304  
注册时间
2010-10-20 
BB生日
2005-06-04
好多时评啊,高考还要考这些啊?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946 
经验值
4843  
注册时间
2009-4-5 
欧广源在湛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
只有辛苦才能幸福
  羊城晚报讯 记者余颖、马汉青报道:22日下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到湛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他语重心长地说:“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建设幸福广东。幸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地里长出来的,不是施舍来的,只有辛苦才能幸福。”

  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在发言中说,作为困难地区不要等靠要,穷也要有志气,有志气才能不穷,“我们要当主体、唱主角、做主人”。

  “我加一句,只有辛苦才能幸福。”欧广源表示,只有下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保证广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建设幸福广东。“如果不加快转型升级,我们就永远停留在作坊式工厂阶段。我们征地越来越贵,我的家乡陈村一亩地拍到五六百万元。劳动力成本也高,现在千把块钱请个工人都不可能,工人的工资待遇都要提高。现在是市场倒逼要你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财富。”

  欧广源强调,追求幸福,首先要发展经济,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能力。“企业如果现在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不搞技术,必然被淘汰。转型升级不成功,广东经济就会停滞不前,”他恳切地说,“不加快转型升级,就不可能有幸福。幸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地里长出来的,不是施舍来的,只有辛苦才能幸福。”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帖子
946 
经验值
4843  
注册时间
2009-4-5 
知音与粉丝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1-30 来源: 广州日报

广东仲元中学 高二(13)班 刘天松

  “粉丝”一词是英文单词“fans”的音译,虽说和“知音”一词有被包含和包含关系,但两者的深层含义却有着天壤之别。

  知音者,一定是粉丝,但是粉丝者,却不一定是知音。“知音”所表达的情感深度甚于“粉丝”,我们常说:“我是周杰伦的粉丝”。却不说:“我是周杰伦的知音”。若对某人有了些许崇拜,就大呼其为知音,便颇亵渎了“知音”之意。知音之间必定有着心灵的交集,难以割舍的缘,所以人在尘世,知音难觅,屈指可数。而粉丝不同,一个人的粉丝可以多至“欲理还乱”的程度,一个粉丝崇拜的对象也可以非常多。什么叫做知音难求?正如伯牙摔琴谢知音——子期已逝,世上再无知音之人,留琴何用?

  粉丝和知音的为友之道也是迥然相异的。为人粉丝,唯恐他人不知,见了偶像,总要呼天喊地。而为人知音,大可“默默无闻”,只放在心上,别人不知也无碍。知音和知音之间永远是淡水之交,只要二人心意相通即可。所以说,粉丝在许多情况下是“泛恋”,不但恋的人数多,恋时动作大,还分秒关注偶像的最新动态,时刻保持着“目不转睛”的状态。而知音之交相比之下如“地下情”,永远是你我之间的事儿。

  现时下的许多粉丝关注的是镁光灯聚焦下的他(她),对其偶像来说的确是锦上添花,但是一旦其偶像的光环散去,粉丝可以翻脸比翻书还快。知音却从不盲目跟风,他们总是慧眼识才,善于发现那些被埋没在沙中的“金子”,给予默默的鼓励和支持,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自己欣赏的那颗“金子”终于发光。这要求知音之人意志坚定不移,行为一如既往,不做空心稻随风倒,相信自己看上的是一支“潜力股”。

  臭味相投可以称偶像,有数不胜数随波逐流的粉丝把凤姐、小月月捧上天,这是低级趣味对人们产生吸引的结果。而要成为一个知音,就必须摒弃一切外在的铅华,着眼于内在情感,加之以十足的耐性,甘愿寂寞以待,才有可能从粉丝晋级为“知音”。

  这让我想起那无比催泪的词句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倾城尽欢的元宵灯上,稼轩在万千彩云霞影中万遍寻觅终于觅得那位洗脱荣华,守着寂寞,默默在灯火暗哑处等待着的,知音。但这必须要建立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恒心上啊!

  粉丝诚可贵,知音价更高。粉丝真的已经够多的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编辑点评

  作者对“粉丝”的理解和透析可谓深刻而全面,全文行文有条有理,理据十足,让人信服,发人深省。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采集时评 希望得到MM们的帮助 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来 ...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