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80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孩子总是对的

[复制链接]

Rank: 10

帖子
45 
经验值
310  
注册时间
2008-10-5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17:5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如果孩子的行为让家长不快,是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的行为有问题。按照这个思路,一般会让家长暂停立刻采取干预措施的冲动,而会多注意观察孩子,以及周边相关的环境,如孩子是否因太累或太兴奋而不能自我控制。幼童一般对某个具体的事情关注的时间都不长,很快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方面去了。这时家长可以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将引起孩子行为的东西转移。当然,有时候对家长会有一定的物质损失。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可以让孩子自主地、不受干扰地完成外界环境信号对大脑神经网络进行突触修饰的过程,保证了环境信号的一致性、完整性;二是避免了因家长强制性干预而给孩子大脑带来混乱的信号,阻碍正常神经通路的建立;三是避免因家长强制性干预导致孩子大脑启动自我封闭的保护措施(下面会进一步讨论);最后,由于孩子行为不受干扰,有助于逐步建立情绪控制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大脑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

Rank: 10

帖子
45 
经验值
310  
注册时间
2008-10-5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老”。从字面意思是:看一个人三岁时候的样子,就可以看到他长大之后的样子。对应于这一时期大脑神经网络的发育,可以理解一个人的幼小成长是个关键发育阶段,所形成的自我个性,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对比中美在育儿知识方面的差异,会发现中国家庭在育儿知识与方法上有较大的差距。分析我们收集的家长常问的问题,发现家长通常不能辨别幼儿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正常行为,因误解而采用不适当的方式来“矫正”孩子,长此以往对孩子身心的发育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给家长设计了一套简单的应对方法。

当家长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感到不快时,首先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否会给孩子带来立即的、较严重的伤害。如果是,必须立即制止这种行为。如果不是,建议家长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来考虑:

“孩子总是对的”。
平凡之歌

贵宾用户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5409 
经验值
50466  
注册时间
2009-7-30 
BB生日
2009-04-23
谢谢分享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7710 
经验值
58229  
注册时间
2011-7-20 
BB生日
2008-05-18

马上有房

支持一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271 
经验值
1782  
注册时间
2011-8-16 
BB生日
2011-02-25
“孩子总是对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孩子总是对的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5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