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首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51 | 浏览: 3030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 育儿心得 ]

我的育儿之路——中医加经典诵读(持续更新) ...

  [复制链接]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第一步:如何辨证病在哪条经?
我们学伤寒论的辨证,首先要学会分清楚,感冒发作的时候 病在哪条经。
六经与人体对应区域以及主证提纲:(自己买个经络图或者网上搜一下,看看每条经大致经 过的部位哦)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1. 太阳:是在人体最表层的津汗系统。不仅包含人后背脊椎骨两旁上来的一整条“足
        太阳膀胱经”,还包含整个人体表面,也就是皮肤毛孔。万病由风始,感冒时候总是首
        先风邪或寒邪入侵,身体的皮肤毛孔最先遇到,要把邪气挡在外面,身体马上把毛孔收
        缩起来。当病在太阳的时候,病是最浅的,因为病邪刚袭过来,只是攻击到身体表面的
        位置而已,所以也叫“表证”。
在太阳经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怕风”或者“怕冷”,所以讲“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 意思就是,感冒的时候你首先要问是不是怕冷或者怕风(怕风或者怕冷是程度轻重而已, 都是受寒引起的),若有怕冷或怕风,就是人体与病邪还在太阳经交战。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帖子
231 
经验值
1216  
注册时间
2011-5-13 
本帖最后由 神仙鱼鱼 于 2013-4-9 14:12 编辑


   
Chenlixian 发表于 2013-4-4 13:17
回复 神仙鱼鱼 的帖子

我现在也在学哦



很好啊,推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儿病本气篇学好了,宝宝基本上可以告别医院了。各类中医书我看过不少,摸索了很久直到有前辈指点接触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才发觉古中医才是正道,大道至简!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病在太阳,脉是浮的。(可能是浮紧或者浮缓。)手一搭到皮肤表面就能够摸到就叫“浮”,
比平常的基础脉更在外面也叫“浮”。脉是个大难题,比较难掌握。伤寒论里面的脉法
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但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际操作的时候感知力差的人,比如说我,
很难把得出来细微的区别。其实要掌握把脉,需要做的只一个字“练”。怎么练:坚持
每天早晚摸摸自己的脉,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每天摸摸孩子的脉,饭前饭后也摸一摸,
看看有什么不同。平时摸惯了就知道基础脉是怎样的,到感冒时候脉一变,是浮出来还
是沉下去,就会晓得了。当然我也还没练出来,我找个借口是说我这种病到厥阴,手指
头冰冷了十几年的家伙,手感是差到极之极了。你们不要跟我比,你们都应该会能够练
的出来才对。:)

点评

龙孩儿  把脉是个超高难度的技术活呀  发表于 2013-6-4 15:34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另外皮肤受寒,汗孔的开合会不正常。要么是受寒很严重,汗孔闭合很紧,就是“无汗”; 要么是为了排病,身体内部生热,把汗孔蒸开了,就是“有汗”。无汗和有汗的区别很 重要,因为后面会涉及到麻黄的使用要很小心。若在汗孔已开的情况下使用麻黄,很容 易发汗太过伤阳气,甚至出现“大汗亡阳”的危证。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另外谈一点关于咳嗽:虽然肺属于手太阴肺经,但肺主皮毛,感冒病毒攻进
来的时候,一定从皮肤进。所以还在太阳的受邪的时候,肺经其实已经中招了,所以很
多咳嗽会兼在太阳病出现。那感冒时候的咳嗽,就找出病毒的战场是在具体的太阳经还
是少阳经还是少阴经,用对应这条经的药方为主方,把病毒解决了,可以同时辨证咳嗽
是寒还是热还是有痰饮还是干燥等,加减一些止咳去痰药。那咳嗽就同时治好了。所以
但凡感冒时并发咳嗽,亦是先找病在哪条经,然后选择相应六经的处方加减使用。这是 感冒世界的咳嗽处理方法。没有感冒症状的咳嗽那一类,则归类到内伤杂病系统用别的 辨证方法,就不是六经辨证了,这里就不谈先。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病在太阳一般还会出现头项强痛,膀胱经沿后背走到后脑勺,所以这些部位都可能很不 舒服。不过很小的孩子根本不会表达。太阳病再细分有伤寒,中风,温病,风温。这些 等后面到具体方证时候再提。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主妇实用步骤:所以当面临孩子(或自己)感冒发烧的时候,最先检查的情况
是:怕风吗(吹到风会不会头难受,不会说话的孩子跟他扇扇子看会不会摇头不要的样
子),怕冷吗(是不是跟你要求多穿件衣服,你想给他脱外套他不乐意,或者是要帮他
拿开被子他不愿意),如果有其中一样,是有太阳表证;然后让孩子喝点热水多穿一点,
再摸颈下的那块背的皮肤(就是高骨下来那一块),是潮湿的还是干燥的,潮湿的为有
汗,折腾半天热水也喝了也裹被子了还是干燥的为无汗。(如果能够每天摸一下孩子的
脉,记得住他的基础脉是怎样的,感冒的时候就可以知道脉是不是比平时浮一点,紧一
点)。病在太阳的桂枝汤和麻黄汤证,口一般不会渴,舌苔一般是薄白的。

点评

龙孩儿  这个太实用了  发表于 2013-6-4 15:3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2. 阳明:病在太阳阶段,人体没挡住,就继续打进人体的肌肉这一层了。人体产热的
        结构在肌肉里。所以它的特征就是发烧时不会怕冷,反而怕热(跟太阳病区分开了)。
        那从脏腑的角度来说,阳明病的病机是“胃家实”,就是说胃或者大肠那里有实热。所
        以代表的身体特征是“壮热,大渴,很烦躁,大汗”(胃很热)或者“便秘”(大肠很热,
        便秘很多天。属热性便秘,一定会伴随小便短少色深黄如茶色,而且腹部会难受,烦躁
        不安,甚至讲胡话)。阳明的脉象特征是“洪大”,就是一整片浮上来,跳得又快又有力。
        壮热的意思是非常高的热度,一般都有 40 度以上了。病人感觉身上发热,不会有怕风
        或者怕冷的感觉。病在阳明会口渴,舌苔是干黄的或者黑的(热得太厉害了就由黄变黑
        了),舌面较干。阳明发烧时脸可能黑焦黑焦的,看起来脸脏脏的样子,好象没洗过脸
        一样脏脏的。如果会头痛,会发生两眉中间那块额头。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回复 小小故事精灵 的帖子

终于有人支持我了.谢谢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主妇实用步骤:发烧的时候,怎么检查病有没有进阳明?很高的热,一直在冒
汗,口很渴,而且要喝的是凉水,人很烦躁,这一组症状有没有同时出现?有,那么是
阳明胃家实热的白虎汤证(就是胃里很热)。其中口渴要喝凉水是胃热的一个典型的辨
证点。见到口渴要喝很多凉水,就可以考虑加石膏进去凉润了。另外,如果高烧到六七
天都不大便了,小便很黄很短少,舌苔也很黄(或者黑)很干,讲“梦话”(就是谚语), 这三个症状同时出现,就大肠很热都烧干了,有燥屎(硬绷绷干干的大便),就要用承
气汤类攻大便了。阳明病的发展会有一个过程的,一般前几天先发生白虎汤证(高热, 大汗,大烦渴,脉浮大),即使这头几天也是大便不下,不要管大便,白虎汤及时下去
就会热退了大便也通了。要是发烧拖了七八天,一直没大便,后来身体津液烧到很干了, 小便黄赤,次数很少很少,然后开始说胡话了,如果去拍 X 光这时候会看到大肠那里有
黑黑一条的大便,这时候才需要用到承气汤。所以阳明病,会用白虎汤就行了,每次辨
证准确,及时用,一辈子不会到需要用到承气汤。
阳明发烧还有一个“潮热”的特征,就是到了黄昏的时候体温特别高,好象潮水涌上来 一样,一热出汗了。过一阵子退潮了,又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体温。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3. 少阳:人体三焦淋巴系统,属于半表半里之间。少阳的主证提纲是:口苦,咽干,
        目眩。但是小孩子很多不会表达啊,所以要找别的主证。少阳病是寒热错杂的。有四个
        主证:心烦喜呕(就是恶心想吐,不一定非吐出来不可,有恶心的表情都算),往来寒
        热(一直在发烧,但发烧的时候体温一会高一会低。也有可能是一阵发热一阵发冷),
        默默不欲食(没胃口),胸协苦满(看足少阳胆经的经络图哦,少阳经过是身体的侧面,
        协下痛,两侧的耳朵什么的痛,都是少阳)。理论上是这四个主证见任何一个都可以用
        少阳的方小柴胡了。但是,别的经病也常常会没胃口啊,我觉得没胃口条证只能做辅助。
        少阳的脉特征是弦,就是比较偏浮而又感觉到勒得紧紧的一条。少阳病如果伴随口苦,
        那么一般都是早上口比较苦,到中午下午就不怎么觉得了。(跟阳明病口苦区分开来,
12 / 50


阳明的口苦一般在黄昏)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主妇实用步骤:找病是不是在少阳,是比较容易的。当你见到生病,咳咳咳后 有点干呕的动作,或者有体温上午低下午高,按周期发作的时候,就要想,是不是病进 到少阳了。我一般就是见到有干呕,或者咳嗽结束时出现一个恶心想吐的表情,再加上 看到舌尖鲜红无苔,而中跟是薄白的舌苔这个典型的少阳寒热错杂舌象,就可以用少阳 的方子小柴胡了。我家安乐感冒,他说妈妈我打个哈欠就耳朵疼,我看看舌,就知道用 小柴胡了。而且小孩子病很多在少阳,用多了就很熟悉。(更详细的辨证见《小柴胡汤 的使用功略》,《中耳炎----别怕,妈妈有小柴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插播“往来寒热”的区分:
太阳:太阳病快好的时候,也可能有“往来寒热”,一天发几次烧的情况。这时候是病邪只 有一点未排干净,所以身体一鼓作气多发几次烧干掉它。
阳明:潮热,黄昏的时候烧到特别高。一天为周期。 少阳:有可能有两种往来寒热
a.有可能是一天为周期的,早上低烧,下午和晚上温度飙高,到凌晨时候温度好高,然后又 慢慢退一点,到早上低烧。那这个要跟阳明潮热区别开来:阳明会口渴要喝较多的凉水。少 阳只是唇很干燥,嘴干想喝,给他水他会只喝一两口就放下。
b.如果是一天发好几次烧的少阳病,怎么跟太阳病快结束时的往来寒热区分开来?简单啊, 你还找别的恶心呕吐的少阳特征啊之类的综合起来一起看不就好了。
厥阴:有“厥热胜负”,也是一阵冷一阵热的意思。厥阴的冷热交替,是连续好几天高烧, 然后又连续好几天好怕冷。这个好分。

小坚坚

学 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2796 
经验值
17798  
注册时间
2009-7-17 
回复 式一1 的帖子

我宝宝已咳嗽一个星期了,白天不太咳,就是晚上咳,不会太严重,但一直没有好,请问要怎么办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回复 acmenl 的帖子

我觉得如果孩子精神好饮食好就可以不用管哦
小坚坚

学 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2796 
经验值
17798  
注册时间
2009-7-17 
回复 式一1 的帖子

我也很信奉中医,我就是通过中医调理才能生下我囡囡的。

请问夜咳,就是晚上睡觉和醒来咳,白天精神好的,不算咳得太历害,能喝小柴胡冲剂吗?小柴胡不是只是治感冒的吗?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30 
经验值
4370  
注册时间
2013-2-5 
BB生日
2011-06-13
回复 acmenl 的帖子

小柴胡是治少阳经的感冒的。比如您孩子咳着咳着有想吐的感觉。舌尖红红的还有红点。这样就比较合适。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我的育儿之路——中医加经典诵读(持续更新) ...
快速回复
上一页首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