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0
- 帖子
- 966
- 经验值
- 5481
- 注册时间
- 2009-4-20
- 妈币
- 6142
      
- 帖子
- 966
- 经验值
- 5481
- 注册时间
- 2009-4-20
-
♦♦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
♦♦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
在这里看了很多MM的观点,说小孩兴趣不在钢琴,不能强迫。很久,也想说点什么。这里撇去学钢琴本身这件事,就说兴趣这个点吧。当然,兴趣是不能强迫的,但、兴趣是绝对可以培养的。诚然,对于音乐旋律的敏感是天生的,但领悟和兴趣却既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培养的。这是家长不可以推却的责任。除去老师的引导,一个家庭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弹奏时,家长有用心聆听并给予小小的建议吗又或者有定期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吗,之类等等。其实兴趣更多在于50分钟的课外。所以不能简单的把兴趣这个概念就推给孩子一个人本身是否具有。爱音乐和爱弹钢琴是两个概念。很多孩子一定喜欢听音乐但不喜欢练琴。因此这些功夫都是家长还需费心的,甚至是带孩子去看音乐剧博览会等等。
当学琴的孩子通过学琴获得某种荣耀,满足或者是内心情感的交流,这时孩子对钢琴的兴趣可能会慢慢增长。上周,
在上海有个牛牛老师的公开课。参加的都是水平较专业的年轻人和业余的钢琴演奏爱好者,年轻人通过这种开放的平台,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从弹琴,音乐到政治,哲学,人生和人类美好的钢琴爱情。非常正能量。这些年轻人内心都有着真正的审美情结。到这个时刻,钢琴对于他们不仅仅是兴趣了,而是一个更深刻的理解,面对这个世界的工具,和平台。但是无一人不承认感谢小时的坚持和家长的付出。
当然楼主不是要说非得学钢琴才能获得这种能量。但是对于一个孩子,要对钢琴所弹奏所代表的古典音乐以及背后需要的技巧知识具有长期性,坚持性的兴趣,这个任务太大,超出是孩子单独所能承受的能力。学琴儿童的家长是应该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长没有这个时间和能力,也别光把这个帽子扣在孩子自己的头上。因为这个东西确实不是好理解的。因此还有个好办法,就是家长紧跟老师的步伐,每堂课都去听。这样,你可以参与孩子的辅导中。
在每年广州,上海的大师班,我们都会看到出色的琴童后面有个同样兴致盎然拿着笔记本或者摄像机的家长。
记得其中有个孩子要跟随她的老师出国做音乐交流访问旅游,她的爸爸为这个孩子写了封信,信中说道,孩子,到了国外,不要看那些表面光鲜的东西。在哪里哪里,是谁做了某首曲子,哪里哪里,是某个乐曲的首演,你去感受这些立式,你还应该去看画展等等之类的心灵指引。
诚然,一般的家长不可能做到这一些。但是关心你的孩子的演奏,去聆听。不仅仅是付学费。大家都在谈论兴趣,但是否想到兴趣其实和每个家长本身也有着联系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