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2 | 浏览: 1035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古诗文学习从诗经开始

  [复制链接]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帖子
23 
经验值
140  
注册时间
2014-9-4 
BB生日
2007-06-18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08:4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从去年开始,很多妈妈跟我索要我引导儿子的书单,我一直没给,因为我觉得光书单没有用,给你你也不会用。如果要书单,各种选本也不少啊,《唐诗三百首》就是经典的书单。
我曾经把沪教版1到5年的古诗全部打印出来看,基本就是唐诗

古诗4

古诗4

古诗3

古诗3

古诗2

古诗2

古诗1

古诗1



大家可以发现基本上是唐宋元明清的“诗”,主要是绝句和律诗,而且唐诗的比重最大。这直接引导了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古诗的偏好,我们认为唐诗最好,实际其他的诗我们基本没接触或者接触非常少。
       有鉴于这种现状,我觉得更有必要先讲讲非唐诗。那我稍微结合中国文学史来给孩子讲解古诗词,目的是什么?就是要结一张大网,在孩子心中梳理出一个体系出来,这样当孩子在课本上或者其他地方接触到诗词的时候,能够准确地有一个坐标。
相比之下,中小学课本学古诗词的方式是鸡零狗碎、东鳞西爪式的,难以在孩子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记。
    我们今天好多人提倡国学,那么古代的孩子都学什么呢?

    比如,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注意,是明代。里面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是个有钱人家的小*姐,她爹给她找了个家庭教师,从诗经学起,第一课就是《关雎》,然后杜丽娘由这首诗开始做梦,梦到帅哥才子柳梦梅......
再比如,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大教育家,弟子3000,贤人72,我们今天好多人读经从《论语》读起,可是你们知道当时孔子是怎么给学生开课的吗?
根据《论语 先进》的记载,孔门设教,共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四科应该都有教材,其中言语一科,教材用的就是《诗经》。
(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39;学《诗》乎?39;对曰:39;未也。39;39;不学《诗》,无以言。39;鲤退而学《诗》。
孔子问他的儿子孔鲤,学过诗了吗?孔鲤说,还没有,孔子说:不学习诗经,没法开口说话。”孔鲤退回去之后,就开始学诗经。
《论语 阳货》中记载,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伯鱼就是孔鲤,《周南》、《召南》是诗经的前两篇。
翻译过来就是,孔子又对孔鲤说“你读过《周南》、《召南》吗?一个人要是不读《周南》、《召南》,就好像对着墙壁呆站一样。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关于《论语》最著名的评论是这一段,如果你在大学考试,老师出题问你,诗经的价值或者意义。这一段通常要写上去,这是中国文学批评的先河。
翻译过来就是:年轻人为什么不学习诗经?诗经可以培养联系能力,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增进团结能力,可以加强讽刺能力,就眼前来说,可以奉养父母,就长远来说,可以服侍君上。此外,对于鸟兽虫鱼的名称,也可以多懂一些。

我们知道,《诗经》的写作时间跨度大约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

在春秋时代,不光孔子推崇《诗经》,《左传》里也经常引用诗经。
那个时候没有统一的国家观念,一些有才能的“士”游历各个国家之间,希望自己的学说能被某国的国君采纳,孔子也是如此,并没有什么爱国主义观念。
所以有个成语“朝秦暮楚”,早上还为秦国效劳呢,晚上就到楚国卖力去啦。
那这么多“士”在各国游历,竞争也很激烈的,那时候不是”百家争鸣“嘛,所以要想说服国君,可得使出浑身力气,纵横捭阖(音:百合),不时引用诗经什么的
从那时起,一直到今天,我们学生写作文,都要引用些名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没几个名句,一篇作文就好像失去光彩、失去说服力似的。
一方面,我们如果不去仔细读,我们会觉得诗经离我们很远,连近代大学者王国维都说,他读《诗经》也只能懂得十之七八。古人更是很早就提出”诗无达诂“,也就是说,诗经没有确切的解释。
但另一方面,诗经既然叫做经,它就是一门显学,古往今来研究者甚多,我们有很多的参考资料可以利用,你稍微用点心读,会发现没有自己想像那么难。
虽然有很多生僻字,但是总是有一大半的字诸位都认识吧?
更何况,我们今天好多还在运用的成语都来自于《诗经》哦!
比如万寿无疆,逃之夭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心翼翼,耳提面命,忧心忡忡,新婚燕尔,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高高在上……
这么一看,《诗经》也没有那么高高在上了吧?






回帖推荐

bibiyan1983 发表于3楼  查看完整内容

谢谢LZ分享。 LZ发的唐诗,我儿子(5岁)会背读20首,加上另外自己学的总共超过70首唐诗,要再加油。

sally173 发表于21楼  查看完整内容

我家小娃儿也是从两岁开始背古诗,他虽然不一定懂得诗里的意思,但是那种意境,不需要懂也能感受到,诗经美得让人感觉宁静

sally173 发表于27楼  查看完整内容

有一种说法,这首关雎表面看是日常男女情感,实则是可以当帝王后宫嫔妃皇后的道德范本,放在诗经的第一篇,应该不是单单男欢女爱这样吧,琴瑟友之,很好的夫妻相处之道啊,孔子把它放这么重要的位置,应该不是那句辗转反侧吧,呵呵

sally173 发表于39楼  查看完整内容

不错好强大,我的脑海没有这个水平有体系,只有感兴趣的诗经,好像里面大多不是爱情吧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值 妈币 金币 收起 理由
双儿 + 10 + 10 + 10 很实用的内容!

总评分: 经验值 + 10  妈币 + 10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TN

大 本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帖子
1404 
经验值
10935  
注册时间
2009-1-12 
BB生日
2009-07-01
收到了
来自[广州妈妈iPhone版]
韦小宝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帖子
3666 
经验值
25560  
注册时间
2014-4-16 
谢谢LZ分享。
LZ发的唐诗,我儿子(5岁)会背读20首,加上另外自己学的总共超过70首唐诗,要再加油。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248 
经验值
3375  
注册时间
2014-6-10 
BB生日
2008-04-12
回复 bibiyan1983 的帖子

五岁就会这么多!好厉害!
韦小宝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帖子
3666 
经验值
25560  
注册时间
2014-4-16 
回复 小黄人妈妈 的帖子

因为小时候说话晚(3岁才会说话),要多陪他读书,慢慢学就累积了不少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帖子
23 
经验值
140  
注册时间
2014-9-4 
BB生日
2007-06-18
那我们开始正式讲《诗经》。
要学《诗经》记住六个字,也就是”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经内容的分类。
诗经共305篇,最早的时候就叫《诗》或者《诗三百》,我们今天为啥不把李白的《静夜思》叫做词或者poem?这名字首先就来自于诗三百。诗经只不过是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才这么叫的。

Rank: 20Rank: 20

帖子
1672 
经验值
22433  
注册时间
2015-5-18 
BB生日
2009-1-1
  低幼其实接触一些外国人写的童书的比较好。古诗文我觉得还是难以接受的。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帖子
1301 
经验值
11316  
注册时间
2011-4-28 
谢谢,期待更多的分享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帖子
23 
经验值
140  
注册时间
2014-9-4 
BB生日
2007-06-18
那我们打开诗经的目录,就是按照风雅颂来划分305篇的啊,就好比今天的章节一样。
那我是不是可以这么通俗地说,诗经分为三章:国风、雅、颂。
第一章 国风 分为十五小节:周南、召(shao第四声)南 邶风 鄘风 卫风 王风 郑风 齐风 魏风 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
第二章 雅 分为 小雅 和 大雅 两节。
第三章 颂 分为 周颂 鲁颂 商颂 三节

大家可以看出来第一章这十五小节有木有什么问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帖子
23 
经验值
140  
注册时间
2014-9-4 
BB生日
2007-06-18
周南和召南两节,并称二南,有些学者认为,二南应该在风之外,即诗经分为 风 雅 颂 南 四部分。
周朝的发祥地在雍州岐山之南,后来地域渐渐广阔,迁都于丰,原来的发祥地就分封给了周公和召公,周公的采邑叫做周南,召公的采邑叫做召南
王风是东周的王城所在地,又不是西周了
风主要是十五国风,怎么理解?可以理解为十五个地域的调调。就好比我们今天戏曲有沪剧、淮剧、秦腔……
古代的诗歌都是配乐的,都有调调.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帖子
23 
经验值
140  
注册时间
2014-9-4 
BB生日
2007-06-18
   东周在洛阳,那时候叫洛邑。那这个十五国风,通常认为是周朝设置了采诗官到各地去采集,为的是了解民情。直到今天,我们还有“采风”这个词,如果作家想写自己不熟悉的题材,比如上海人想写煤矿工人的生活,那么最好还是去大同或者哪里的煤矿去采个风。
国风也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水平,所以后人也会用“风”来代表《诗经》。
《史记》记载,孔子给诗三百都配了管弦乐器而歌唱起来。
所以,诗三百肯定都可以唱,实际诗经有311篇,之所以又说305篇,是因为有6篇只有名字,没有内容。这6篇实际就是曲子哦。
只不过这些曲调今天都没有记载了,所以这6篇相当于没有,其他的怎么唱也都不知道。比如秦风就是很威武慷慨的,从秦风中可以看出以后秦统一全国的苗头。
而郑风在当时很不讨喜,孔子就评价说“郑风淫”,怎么淫,也不得而知。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帖子
23 
经验值
140  
注册时间
2014-9-4 
BB生日
2007-06-18
回到前面,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先秦文学的双峰,他们是我国文学的滥觞(仅用来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其他用法在现代已不存在,否则,为误用),就相当于黄河、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一样。
所以,《诗经》中最优秀的“风”和《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离骚》合称“风骚”,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文人在古代也可以称为“骚人墨客”。这个骚完全不是今天的贬义。
现代的一些词义和古时候有些出入比较大,甚至有相反的
大体上,风是指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指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颂是指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帖子
23 
经验值
140  
注册时间
2014-9-4 
BB生日
2007-06-18

重点,我们要讲赋比兴。
赋:直言其事。比如《君子于役》
比:就是比喻。比如《桃夭》《硕人》
兴,就是感物而发。比如《关雎》
今天我们先讲比喻,大家看,比喻这个修辞手法我们今天小学生还要学,我们自己都在用,就是从诗经来的。
今天我先讲一首,《桃夭》 这首诗是一首在婚礼上赞美新娘的诗。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帖子
23 
经验值
140  
注册时间
2014-9-4 
BB生日
2007-06-18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之前咱们古汉语思维语文学习群的孩子们最喜欢的诗就是桃夭,重章叠句 朗朗上口,我们就来细读一下该诗。
蕡fén 第二声这个有蕡,据一些语言学家研究,相当于“蕡蕡”就是我们今天手写的时候,写两个字,一般把第二个字简略一下,类似兮字那种,大家自己想像
诗经的时代是第一个字用有,表示两个字叠用。当然这个也是一种说法。
今天有两个成语来自这首诗: 逃之夭夭 之子于归,逃之夭夭,字也变了,意思也变了。之子于归,女子出嫁的意思。
归字在古代有两个意思,一是女子出嫁,于归;二是女子回娘家,归宁。
桃之夭夭,桃花很艳丽的样子,它的花、果实、叶子都很繁茂,这位女子出嫁了,很适宜夫家!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桃,逃不是通用字,是后面演变了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帖子
23 
经验值
140  
注册时间
2014-9-4 
BB生日
2007-06-18
本帖最后由 多宝妈1133 于 2016-12-8 08:48 编辑

这个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蕡其实,其叶蓁蓁,可以说是且兴且比。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兴,就是看到桃花艳丽的样子,联想到美丽的女子出嫁。也可以理解为比喻,通过桃花比喻女子漂亮,用果实繁茂,叶子茂盛比喻早生贵子,让夫家家族昌盛。
这首诗就这样,我想出一道题,结束今天的讲座。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也用了桃花,我就想让大家通过桃夭和题都城南庄比较一下,唐诗和诗经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帖子
经验值
469  
注册时间
2015-9-24 
我给孩子启蒙读书,首先是诗经,和史一起读,在历史的长河中读文,孩子比较容易明白
来自[广州妈妈iPhone版]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经验值
1968  
注册时间
2011-3-2 
诗经本来就是很生活的东西,只是现在没有很多人爱看,孔子不是也教育他儿子不读诗无以成言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经验值
1968  
注册时间
2011-3-2 
桃夭在古代某一时期是婚礼必读的祝福诗,宜室宜家,多么好的祝福,我也很喜欢这一首诗的涵义☺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帖子
经验值
1968  
注册时间
2011-3-2 
我家小娃儿也是从两岁开始背古诗,他虽然不一定懂得诗里的意思,但是那种意境,不需要懂也能感受到,诗经美得让人感觉宁静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帖子
23 
经验值
140  
注册时间
2014-9-4 
BB生日
2007-06-18
本帖最后由 多宝妈1133 于 2016-12-10 19:00 编辑


5

5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不仅是我们国家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而且是包括日本、朝鲜、韩国在内的远东国家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诗歌发展,而且影响了整个远东地区的诗歌发展。比如日本的短歌和俳句,都受到了诗经的影响,接下来我先讲解一下关雎。

6

6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古诗文学习从诗经开始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