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雁洋镇是叶剑英的故乡,这里有一个「雁南飞桥溪古韵」景区,是5A级「雁南飞茶田」新拓展的景区,距雁南飞茶田景区3.8公里。 从山脚售票处坐换乘的中巴经过一段山路,到达景区的核心区,这里拥有旅游资源单体49项,特别是明、清时期兴建的保存完好的十六座客家传统民居,质朴却又不失宏伟,小桥、溪水、古树、民居构成一幅秀美的客家田园风光画卷。 桥溪古韵景区始称叩头溪,方圆0.85平方公里。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约400年)由徐姓和陈姓人家首先在这里开基,后来徐姓绝后,再有朱姓迁入,400多年来,保持陈、朱两姓人家在此卜筑营居,世代联姻,互结秦晋之好,繁衍生息。 2002年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 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是继善楼,继善楼由朱氏十八世祖琪源公等五兄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动工兴建,民国三年(1914年)落成。继善楼依山傍水而建,坐北向南,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横向方形布局,是两层夯筑杠子屋楼房,俗称“七杠楼”,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以及营造的文化氛围为粤东地区少见。 继善楼现存的外门楼是1935年重新修建的,门楼步级梯阶左右两边有一方一圆的鲤鱼池,“天圆地方、有规有矩”的设计布局,充分体现了朱氏先辈对传统家教的重视,由于门楼正对软风坳顶的大石壁,两个水池在风水学上有化煞作用。 门楣上还保留了“石楼乡第228号”的木牌,在1952年至1953年土地改革时,桥溪村隶属于丙村人民公社石楼乡,1964年桥溪村作为自然村,行政隶属于雁洋镇长教村。 继善楼在过去的100年间历经风雨,楼房正面留下的标语“不许地主恶霸抬头,只许穷苦百姓翻身”、“向地主恶霸总清算”,便是1952年至1953年土地改革时留下的历史印证。 继善楼正立面的窗户有着特别的寓意,最上面的是“福”字窗,它的图案是四只蝙蝠,中间的窗户是“卐”字窗,最下面的窗户长石条是“竖”起来的,寓意长寿,称为长寿窗。 继善楼正门门联为:“继志述事,善邻亲仁”,是朱氏兄弟继先父维乾公在村中兴建宝善楼、宝善家塾后,为秉承父志而兴建的,故名“继善楼”。正门楼木雕、灰塑、彩塑等工艺精湛,造型栩栩如生。正门左右两边精美的“开光瓶插牡丹花”灰塑,寓意丰富,瓶身蓝底白花,作大海游龙图,花瓶两边散放的书卷等寓意饱读诗书,体现了朱氏先辈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瓶”音同“平”,意为平安,瓶插牡丹花,寓意富贵平安;下面的是山石梅花灰塑,两株梅花在山石上傲然挺立,寓意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檐廊上两只金漆木雕狮子,口衔绶带,双目圆瞪,卷云大耳,抬头上望,狮身上各立有一个罗汉,一个是托塔罗汉,一个是布袋罗汉,狮子守在梁架上,有镇宅辟邪的寓意,狮子口衔绶带象征功名利禄接踵而至,好事不断,朱氏先辈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建筑艺术有机得融为一体,营造出丰富的文化氛围。 位于柱子和梁枋交接处的木构件,这个叫金漆木雕鳌鱼雀替,这个木构件在建筑学上叫雀替,是用于承托梁枋或为纯装饰性构件;相传在远古时代,锂鱼想跳过龙门,飞入云端变成龙,因为偷吃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故称为鳌鱼,也叫鱼龙。这个鳌鱼雀替的外形为龙头、鱼身、凤眼、金鱼尾巴,雕刻精细,颇为灵动。鳌鱼是在水里生活的生物,作为雀替装饰在木结构的建筑中,取兴水防火之意。 最能体现继善楼的文化性、艺术性的代表作是二楼上堂两边屏风的鎏金阴刻木雕的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朱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这个用樟木阴刻的朱柏庐《治家格言》,书法凝重,雕刻精美,右边的上半部分在文革时期被铲掉,左边的下半部分保存了下来。这个阴刻木雕的朱柏庐《治家格言》在后面作了部分修改,“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省去了“非徒科第,岂计身家”,把“君国”改为“家国”。 在檐廊左右两边有四只金漆木雕的狮子,金碧辉煌,据说这四只狮子中有一只是师傅做的,有三只是徒弟做的,师傅做的狮子眼睛特别地精神,脚爪也是特别细致,看起来很有力量。 村子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世代重教兴文,现有人口223人,常住人口60多人,海外华侨三胞达6000多人,先后建有宝善家塾、宝园等四所学校,朱、陈后代涌现了不少商贾名流。
这里又是一个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桥溪村以继善楼为主接收了不少革命人士;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粤赣边委机关设于村中的祖德居,同期梅埔丰游击队驻扎于村中的善庆楼。 从山上坐车下山,看到远处山脚下的半圆形围屋就是村民的安置区,山上旧村的村民都搬迁至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