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84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 医院医生 ]

天才宝贝温馨提示:秋季儿童易患哪些疾病?

[复制链接]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414 
经验值
4322  
注册时间
2011-5-5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15:0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天才宝贝广州 于 2011-9-23 15:10 编辑



秋季儿童易患哪些疾病?
进入秋日,早晚温差比较大,宝宝抵抗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衣着。

早晚温差大宝宝扎堆感冒
医生表示,眼下天气早晚温差大,婴幼儿极易发生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可是,一些家长并不清楚,儿童发烧有时存在假象,家长应该学会区别对待。
据介绍,秋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发烧有时会持续5-7天,同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由于小儿个体存在差异,发烧的表现也会不同。
有些孩子发高烧,可手足摸上去却冰凉,直到体温逐渐下降以后,手足皮肤才又慢慢地热起来。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3岁以下婴幼儿尤为多见。
假冷真热的原因主要是婴幼儿的四肢血量少于内脏,由于供血不足,四肢容易发凉。不少家长不了解这种情况,误认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厚衣或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起来,结果小儿的体热得不到及时散发,体温越升越高,甚至发生高热惊厥或“中暑”现象。因此,遇到孩子手足发凉时,如果孩子所穿的衣服并不少,就应想到可能是发烧的一种假象,这时可以用体温表测量孩子的体温;如一时找不到体温表,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胸腹部和腋下,或面对面感觉孩子呼出的气体的温度。
现在每天早晚的温差在10℃左右,出行时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尤其是0至6岁的儿童,他们的体质比较弱。若孩子的体温在37.5℃-38℃之间,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家长可继续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一般不需做任何处理。当孩子出现高烧、咳嗽等症状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了。

那么,秋季儿童易患哪些疾病?家长该如何预防?

预防感冒多喝温白开水
据介绍,秋季是季节交替的时候,一天中温差较大,孩子活动量大,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非常容易出现早晚受凉、中午受热等情况,从而引发发烧、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如果抵抗力差或者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气管炎、肺炎。
为避免家中的孩子患病,应保持孩子生活环境的空气流通;同时要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时给孩子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跟患者接触时要注意隔离与防护;可以适当增加小孩的户外活动量,提高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喝温白开水,这样不但可预防感冒,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胃肠道和肺部有益。

皮肤过敏要免受感染侵扰
许多到儿科看病的患儿都有皮肤干痒、鼻子痒、打喷嚏、流眼泪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专家介绍说,这些症状都是过敏引起的。因为凉热交替时,许多过敏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是因为花草、树木的花粉混杂在空气中,从鼻子进入体内后导致的“秋季过敏症”。
专家提醒家长,要保证宝宝有个清新自然的生活环境,带宝宝外出散步和活动时要避免受到感染介质的侵扰。

少吃生冷食物防腹泻
据了解,每年的10月、11月是医院接收秋季腹泻病人最多的月份,这个时候宝宝如果吃了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大量进食都会出现不适的症状,急性期会出现肚子痛、大便次数增加、不定期的腹泻或者腹胀的情况。
预防宝宝秋季腹泻,首先把握好宝宝的嘴,在喂宝宝前用开水洗烫餐具,让宝宝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避免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其次,父母要注意天气变化,早晚要为孩子增添衣服,小婴儿尤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如果宝宝不幸患了腹泻,父母应让孩子吃些稀饭、面条、清蒸鱼肉、豆制品等容易消化的食品。

1.jpg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天才宝贝温馨提示:秋季儿童易患哪些疾病?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