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782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请问大家,牛奶可以加豆浆一起喝吗?

[复制链接]
家有欧文

幼小班

Rank: 2Rank: 2

帖子
经验值
40  
注册时间
2007-10-26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0:4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我平时自己打豆浆喝,我一般都加上牛奶,请问大家,这样有害吗 ?
旺:八爪鱼_icefish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帖子
4247 
经验值
24012  
注册时间
2007-3-8 
BB生日
2007-04-28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说不好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帖子
3484 
经验值
19423  
注册时间
2007-5-2 
BB生日
2000-11-26
主任医师程晓霞:喝豆浆的误区
最近一个阶段,我出专家门诊时经常检查出“肾结石+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患者,体形大多数偏胖,而且呈家庭倾向(比如:陪看病的配偶及儿子也肥胖),一问饮食结构,全家喝豆浆多年,而且,女主人还自豪地讲,现在豆浆机已经更新成“免拆洗”的了!我问这些家庭主妇,都放些什么原料?她们会兴致勃勃的告诉我有:黄豆、瓜子、松子、花生、核桃、芝麻、糖……,香甜浓郁,非常可口,早晨就当粥喝了。
  我告诉她们:你们的病就是喝豆浆喝出来的!你们每天都在喝“多种油”的混合液信不信?她们会很不理解:这怎么解释?然而仔细一想:可也对啊!这些都是能榨油的食品啊!我还告诉她们:这些食品不仅是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多数还是含有高钙、高嘌呤的,长期大量进食还可诱发肾结石,高尿酸血症。
  曾经有许多患者因肾结石、肾绞痛、肾积水,有多次碎石史,排石史,总是还在长结石,来我这儿复查时,我就问他们:查没查肾结石的发病原因?大多回答:没查过,不知道。我经过仔细询问生活饮食习惯,他们多长期喜欢以豆制品为主:大豆腐、干豆腐、豆腐干、豆腐脑、豆腐皮、……,另外,早晨喝豆浆。如此几年过来,肾结石的发病率几乎100%,就连子女也不例外!曾经有个患者,邻居是做豆浆的,常年供给他没稀释的豆浆,基本上当水喝,渴了就喝,患有多发肾结石,也有碎石史、排石史。当我给他提示了之后,他才恍然大悟。
  当然,人们不禁会问:不是说豆浆有营养、有利于健康的吗?电视、报纸、豆浆机厂家都在宣传啊!我们是按照使用说明放黄豆的啊!是的,这是个误区。我告诉她们:豆浆是好东西,健康饮品,但不能做太浓了(尤其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能如此饮用,因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病进展,肾小球硬化、肾功能恶化)!或者可以稀释一倍,喝不完的放在冰箱里,第二天饮用;而且,更不能代替饮水。市场上卖的豆浆不会诱发疾病,因为它没有那么浓。
  还有人会说:植物油是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性脂肪是饱和脂肪酸,现在不是主张多食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吗?然而,植物油也是高脂肪、高热量的啊!长期饮食总热量过高(并且做豆浆还加糖),长期高蛋白饮食,照样可以患肥胖症(单纯性肥胖)、高血脂(继发性高脂血症),因为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糖、脂肪、蛋白质可以互相转化。许多女性肥胖患者觉得胖的很冤枉,她们常常会说:我从来/根本就不吃肉(或者说吃得很少),照样长肥肉!这就是为什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也能发生肥胖的机理。
  在这里,专家建议:饮豆浆要适量,配料也要适当,要因年龄、因性别、因体质而各异,避免因不科学的饮用健康饮品而引发疾病。(注:临床经验,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程晓霞)
小小单眼皮

大 本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帖子
1756 
经验值
10598  
注册时间
2007-1-15 
不好.喝豆浆不可以加蜜糖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请问大家,牛奶可以加豆浆一起喝吗?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