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1
- 帖子
- 6672
- 经验值
- 43385
- 注册时间
- 2011-7-1
- 妈币
- 41640
 
- 帖子
- 6672
- 经验值
- 43385
- 注册时间
- 2011-7-1
- BB生日
- 2011-01-01
|
我能腹黑的猜想,限外,是为若干年后像欧洲一样收取城市拥堵费埋下伏笔吗?如何统计哪辆车在城市里运行该收钱?你懂的。
如果公共交通出行是舒服的,谁愿意自己开车那么累呢?
限外后,不堵是不可能的,现有的量已经那么大,限牌,限外都不能减少堵塞,只能延缓堵塞发展,跟癌症一样,治不了,延缓死亡吧。说气话,限了还是堵,没效果,是没意义的。
升级产业经济,往多元化产业发展,市中心往新区转移,新区规划道路,资源配套有前瞻性。
变革交通出行模式,现今模式除了公交,地铁,的士,私车就没有第四个方案了。公交是廉价,政府补贴,运量大,效率高,人均资源占用少,但是不舒适,不便利,运营单位也没有竞争。地铁贵,是因为前期成本远高于公交,按照投入和收入比,本质上跟公交是一回事,属于政府补贴的廉价不舒适公共出行。
的士,是市民自费,运量少,效率低,价格相对贵,但便利,舒适的出行模式,适合平常以公交出行为主,偶发性需要的替代品。
私车,前期投资大,持续支出多,运量少,效率低,人均占有资源大,但是便利,舒适,自主的出行模式。
路上堵的时候,一路看上去,占道路面积百分之八十都是私车(专车和非专车)。私车多,是造成城市道路堵塞的主要原因。假若城市道路面积上增加百分之30的车都是公交,能解放百分之80以上的私车。
专车的呼声很大,的士偏远地区,短途不去,公交等不来,等来了挤不上。非法运营,无监管,无指导的专车,大家坐了也不安心,相同的客源定位,不同的价格平台,伤害了出租车司机的利益。
在我看来私车,出租车,专车,都是人均占有道路资源大的出行工具。一辆8平方的车只坐2个人。一辆公交30平方,能容纳50人以上。据此,交通改革模式能从这两个极端的想象中中和出第三种方法——小巴。
类似香港的小巴,由合资格的私人运营,接受监督管理,线路规划,价格限制,服务监管。小巴不像公交那么拥挤,能每个人有位置坐,运营时间不刻板,高峰时期,晚间时期能自由掌控,价格比公交高,比的士低,分段收费。班次密集,投入成本低,政府财政负担少。一个小巴能坐30个人,人均占有道路面积少,效率高。引入私人竞争,给予公交,的士提高服务的要求。
|
-
总评分: 妈币 + 100
金币 + 1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