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91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怎么矫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复制链接]
丫脸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帖子
823 
经验值
4175  
注册时间
2008-11-18 
BB生日
1997-11-18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09:5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攻击性行为  (一)特点
  一般将能引起别人对立和争斗的行为称为攻击性行为。在学前幼儿中,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当幼儿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夺取别人的东西、扔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一种非常消极的行为。这就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的对立和争斗,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针对教师或同伴,更多的则是针对自己的父母。攻击性行为多见于男性幼儿,以学前期最为常见,到学龄期就日渐减少了。
  (二)原因

  请把鼠标放到图片上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本能驱动力的结果,但是,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不多。行为学派则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社会学习性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攻击行为而学习到的,并由于这类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而得以维持。该学派强调“模仿”和“强化”在攻击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发现,早在1岁以前,男性幼儿的行为就较女性幼儿有更多的攻击性,以后这种差别更趋明显。男女幼儿在攻击性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固然有先天的或生理方面的原因,如男性幼儿身体活动的能量较大,与别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发展较慢等等,但是,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后天原因造成的。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有不同的期望,认为男孩应该强悍,女孩应该顺从,这种期望经常反映在他们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法之中。另外,男性幼儿因为他们的攻击性行为更多地受到他人的惩罚,这类消极的惩罚非但没有减少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反而经常地强化了这种行为。
  (三)矫正
  在学前期,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十分重要,否则,幼儿期的攻击性行为可以发展成为成人期严重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困难,极少数还可发展为殴斗、凶杀等违法行为。
  1、榜样法
  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提出榜样法(行为疗法)认为,将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置身于无攻击性行为的楷模之中,可减少其攻击性行为,或者让他们观察其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何受到禁止或惩罚,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2、强化法
  布朗和埃留特则提出,在幼儿园若对攻击性行为采取不予理睬的方式,而对合作性行为则给予奖励,就可能减少躯体性或语言性攻击行为。也有人提出,采用暂时隔离法也可消除强化因素、也能矫正攻击性行为。无论如何,不可采用体罚的方法,因为事实上体罚往往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其原因之一,可能是体罚本身就对幼儿的攻击行为起了示范作用。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怎么矫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