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104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 性启蒙 ]

专家:“隔代教育”代替不了“亲子教育”

[复制链接]
忘忘思

幼大班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帖子
经验值
60  
注册时间
2009-7-23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04:38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迫于激烈的生存竞争,许多年轻爸爸妈妈忙于工作,而将孩子全权交给老人。孩子在老人的溺爱下,变得自私、任性、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为此,有关专家认为,“隔代教育”代替不了“亲子教育”。

  38岁的李先生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楼盘设计、建筑、营销,他都要亲历亲为,是个“工作狂”。他的太太经营一家美容院,作息时间也不固定。女儿豆豆3年前出生后,就放在爷爷奶奶家,有时一两个月都看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不知道怎样爱这个孙女:豆豆不吃饭,奶奶满屋子追着喂;豆豆哭了,爷爷学小狗边爬边叫逗她笑;对于豆豆的无理要求,爷爷奶奶从不说“不”。豆豆在蜜罐里一天天长大。惟一遗憾的是,老俩口身体不好,住的楼层又高,很少带豆豆下楼跟小朋友玩。最近,李先生发现,豆豆一点也不可爱。家里来了客人,豆豆从不礼貌地与客人打招呼,而且看人的表情相当冷漠。当李先生与客人谈笑时,受了冷落的豆豆会耍脾气、摔东西。

  目前,有很多孩子像豆豆一样正在接受着“隔代教育”。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教育处统计,北京市0-3岁孩子的入托率仅为12%。一直尝试亲子教育实践的原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教务主任赵献荣忧虑地指出,“隔代教育”以养育为主,根本代替不了“亲子教育”。由于老人思想僵化、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偏重于教孩子识字、算题,以孩子能背唐诗、宋词为自豪;有的认为教育孩子是上学以后的事,只要现在不饿着、不冻着就行;有的无限溺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把孩子惯得浑身都是毛病……

  赵献荣说,党中央号召我们与时俱进建立学习型社会,教育界也提出了终身学习概念。以家长为教育对象的亲子教育,就是让家长在参与亲子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端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这是学习型社会的表现之一,是终身学习概念的最好阐释。

  赵献荣认为,开展亲子教育满足了婴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需要。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婴幼儿发育的主要动力为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婴幼儿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其对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专家则称之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如0岁开始是语言敏感期、1-2岁是肢体发展敏感期、1.5-4岁是对细微事物的敏感期。

  “其实,亲子教育很简单,家庭就是教育的第一课堂,”赵献荣说。她建议家长顺应孩子爱游戏的天性,在有限的亲子时间和空间里,就地取材开展各种亲子游戏。比如,撕纸游戏——家长在纸上画出若干条直线,指导孩子沿直线将纸撕成面条状,此游戏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以及左右手的协调能力,适合年龄1-3岁;猜一猜——让孩子大声说出家中某一种物品的名称,并指导孩子给它贴上文字标签,此游戏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并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适合年龄1-2岁;听音乐跳舞——播放儿歌磁带,家长教孩子随着音乐跳舞,此游戏锻炼孩子全身肌肉的协调能力,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适合年龄1.5-3岁;玩彩泥——让孩子扮演小雕塑家,家长与孩子一起通过揉、团、搓、捏等动作,将彩泥雕塑成各种形状,此游戏锻炼孩子对色彩和形状的认知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等,适合年龄2-3岁。

  赵献荣认为,亲子游戏的最好教具是父母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的玩具,没必要非得买高档玩具。例如,把两个塑料瓶灌上水,再用绳子将两个瓶子分别系在一根棍子的两头,做成扁担。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扁担挑在肩上走,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抬着扁担走。此游戏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全身协调能力,适合年龄2-3岁。

  另外,赵献荣提醒说,家长还应该利用婴幼儿的社会规范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对孩子进行“社会人”的教育,使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规范和日常礼仪,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孩子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打下基础。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专家:“隔代教育”代替不了“亲子教育”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