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122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越新鲜越不能吃的食物

[复制链接]

Rank: 20Rank: 20

帖子
2206 
经验值
30290  
注册时间
2012-12-15 

亲子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16-2-19 06:5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新鲜牛奶
现挤出的牛奶带菌,比如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等,容易引起人畜 共患传染病。此外,这种“新鲜牛奶”也无法保证挤奶的环境卫生、容器消毒情况以及挤奶员的健康状况等。因此,消费者还是去超市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牛奶比较安全。
新鲜豆浆
生大豆中含有毒成分,如果豆浆未煮熟时就食用,也可引起食物中毒,通常在食用0.5~1小时后即可发病,主要出现胃肠炎症状。为了防止饮用生豆浆中毒,在煮豆浆时,出现“假沸”后还应继续加热至100℃。煮熟的豆浆没有泡沫,而且消失的泡沫也表明皂素等有毒成分受到破坏,然后再用小火煮10分钟左右,这样即可达到安全食用的目的。
新鲜木耳


鲜木耳含有一种化学名称“卟啉”的成分,卟啉是一种光感物质,人食用鲜木耳后,经过太阳照射,会引发植物日光性皮炎,可引起皮肤瘙痒,皮肤暴露部分出现红肿、痒痛。而干木耳是经曝晒处理的成品,在曝晒过程中会分解大部分卟啉,食用前又经水浸泡,其中含有的剩余毒素会溶于水,因此干木耳是无毒的。需要注意的是,浸泡干木耳时需多换几次水。
新鲜猪肝



有的人喜欢吃“鲜嫩”的猪肝,在烹调时,会将鲜猪肝急速炒一下就食用。其实这样做的隐患很大:我们都知道,猪肝是猪最大的解毒器官,各种有毒的代谢产物在肝中聚集,如果加热不彻底、不充分,可能造成一些有毒物质的残留,人进食后可能诱发疾病。其次,急速烹炒难以杀灭猪肝内的某些病原菌或寄生虫卵,从而导致进食后损害人体健康。
新鲜海蜇


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毒液,毒素由多种多肽物质组成,必须用食盐、明矾腌,浸渍去毒滤去水分,方可食用。另外,海蜇也和其他海产品一样,很容易受到诸如嗜盐菌等细菌的污染,食用凉拌海蜇丝就可能引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生拌海蜇丝凉菜美食务应认真处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做好防蝇、防尘、防污染等工作,最好是切丝之后再用凉开水反复冲洗干净、晾干,以预防食物中毒。




来自[广州妈妈网Android版]

Rank: 20Rank: 20

帖子
2206 
经验值
30290  
注册时间
2012-12-15 

亲子

新鲜茶叶


刚采摘制成的春茶中,含有活性较强的鞣酸、生物碱等物质,若大量饮用,能使人的神经 系统极度兴奋,似醉酒一般地出现血液循环加快,心率加快,使人感到心慌。因此,应注意饮新茶不宜过浓、过量,最好能放置一段时间,待茶中的多酚类物质部分 氧化后再喝。

新鲜腌菜

新鲜蔬菜都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在盐腌过程中,它会被还原成**,浓度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又渐渐被细菌所利用或分解。而**有一定的致癌性。一般来说,腌菜中**最多的时候出现在开始腌制以后的两三天到十几天之间。因此,腌菜最好要在腌制二十天以后再吃。

新鲜蚕豆

新鲜蚕豆种子中含有巢菜碱苷,人食用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也叫蚕豆黄病。新鲜蚕豆如果烹制不当,会引发中毒现象,而且一般在吃新鲜蚕豆后4~24小时后发病。为了防止出现蚕豆中毒,最好不要吃新鲜的嫩蚕豆,一定要煮熟后再食用。

新鲜四季豆

新鲜四季豆中含有皂素,会强烈刺激消化道,而且豆中含有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四季豆中还含有**和胰蛋白酶,可刺激人体的肠胃,使人食物中毒,出现胃肠炎症状。为了防止出现四季豆中毒,一定要将四季豆煮透、煮,不要为了追求鲜嫩而不煮熟。

鲜黄花菜



新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经肠道吸收后可在体内转变成有毒物质,会引起中毒。而干制黄花菜在制作的过程中经过水蒸气熏蒸和晾晒等工序,能够去除大部分的秋水仙碱,食用更加安全。秋水仙碱可溶于水,因此,如果一定吃鲜黄花菜,一定要先经过焯水、泡煮等过程,干黄花菜在食用前最好也要浸泡一下。
来自[广州妈妈网Android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越新鲜越不能吃的食物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