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88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 幼儿园 ]

开学不慌:分离焦虑指导手册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帖子
44 
经验值
385  
注册时间
2019-7-1 

广州通商家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7:2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快乐的暑假即将结束,我们将迎来新的学期,也许您的孩子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进入集体环境,也许您也为他/她将要面临的入园生活有些担忧。这不要紧,我们班级教师会用心地与您一起帮助他/她尽快适应馆内新生活。
 
01家长入馆准备

①给孩子正确的心理暗示
请您在孩子入馆前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经常能提及我馆及班级教师,多向孩子表达出对于学校的美好憧憬,告诉孩子未来教育馆是一个很快乐地方,那里的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你。

②带孩子参观未来教育馆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提前带孩子到我馆来玩玩,如户外玩具、参观馆内设施、了解其功能、班级及各区域功能等,培养孩子对即将来到的未来教育馆生活的期望。

③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
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生活作息时间逐渐与未来教育馆趋向同步。

 教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和交往技巧
礼貌用语和交往技巧有助于孩子进入集体生活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只有与人和谐相处才能促使他在这个陌生的集体中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真正融入这个集体、顺利完成家馆过渡。

02适应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另外新生入馆之初会出现一些情绪,需要一段时间慢慢适应。让我们一起帮助孩子们度过这段重要的适应期。下面是孩子会出现的情况,请您了解后予以协助,共同促进孩子尽快适应班级生活。

①情绪方面
哭闹(有些孩子在初来馆的前一、二天因为环境的新鲜不哭,但到了几天后反而出现情绪波动)、不安(默默呆坐、不与任何人说话)、攻击性行为、拒绝进食、午睡、看见同伴被亲人接走突然哭泣、出逃等。

②饮食方面
会因为情绪波动出现食量减退、不易消化、不吃饭等。

③睡眠方面
不愿午睡、要老师陪睡、要抱着喜欢的物品入睡(安慰物)、少数会出现夜梦、夜哭等。

④行为方面
入馆后孩子对亲人的依恋感增强、行为退缩、胆小、沉默等,也有的孩子反抗性情绪增强。

⑤身体方面
由于情绪的波动以及入馆时间(九月份)因素,会导致孩子的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等疾病。也会出现体重减退等。

03给家长的建议1. 送孩子来馆的态度要坚决,不要因为哭闹就放弃来馆。2. 要耐心告诉孩子为什么来未来教育馆的道理,让他明白这是成长过程所必须。3. 家长情绪要稳定,不要把对孩子的担忧表现给他看,加剧其恐惧感。4. 要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孩子产生对未来教育馆生活的向往,切忌不要消极暗示孩子产生不良情绪的生长。
         在开学2-3周里,如果家长方便的话请迟些来馆,早些接回,逐步延长孩子在馆的时间。大约在3周后逐步过渡到正常的在园时间(8:00—17:00左右)。

04宝宝入馆分离焦虑指导
 
导读——有一些声音在耳边总是挥不去,一阵阵号啕的哭声,一声声焦灼的叮咛,一遍遍耐心的劝慰;有一些情景在脑中总也忘不了:孩子满眼的泪水,父母焦虑的表情,老师辛劳的身影。每天早晨,宝宝们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抱一抱,再抱一抱,妈妈躲在窗外瞧一眼,再瞧一眼,初入馆的日子啊,为什么总是这样充满挂牵?每年的九月都是特殊的日子,对于那些平日里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捧在心上,一步也未有离开过家人的孩子来说,这些日子便显得太残酷,太漫长。面对完全陌生的人,完全陌生的环境,他们始而抗争,继而无奈,但在老师的爱心呵护和游戏的吸引中,他们的心中渐渐生出暖意,笑容渐渐回复到那生动可爱的脸上——从哭到笑,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过程啊! —— 摘自九月工作日记入馆时,您的孩子会哭吗?
有许多家长认为给孩子报了名,缴了费,便“万事大吉”,只等9月份开学时把孩子送进去。其实不然。经历过孩子初入馆的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哭记忆犹新。
 案例一 > >章女士一直在家当全职妈妈,儿子阳阳2岁的时候,听说某幼儿园很不错,就把阳阳送进了该园的小小班,哪知阳阳天天哭闹,到后来九发烧生病,没办法,只好撤回来;过了半年,章女士又费了更大的劲把孩子送进了一所更出名的幼儿园,但这一次阳阳闹得更厉害,为了躲避去幼儿园,他甚至一步也不愿意走出家门,在家里呆了整整一个星期,直到家长答应不送他去幼儿园为止。现在阳阳已经3岁多了,章女士也觉得自己非去上班不可了,但阳阳如何度过这一个难关,成了章女士心中最大的痛。案例二 > >佳佳是郑先生的女儿,从小聪明乖巧。佳佳快3岁的时候,郑先生把她送进了单位的附属幼儿园,入园前说得好好的,孩子也很高兴,但没想到第一天郑先生一离开,佳佳就抱上自己的小棉被,小杯子追着郑先生大哭大闹,那清脆嘹亮的声音响彻整幢大楼。从此以后,抱着一大包东西在走廊上哭着等爸爸妈妈回来成了佳佳每天早上的主要功课,这样闹了整整半个月,那情景看得叫人心碎。如果不是当初郑先生听了老师的话狠心坚持每天送,佳佳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稳定下来。

上面这样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入馆适应是每一个孩子必经的考验,与其等到那时才感受“暴风骤雨”,不如现在就提早做点准备,帮助孩子尽可能心平浪静地度过这个时期。
 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哭 —— 关于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
2、3岁的孩子初次离开家人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大部分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
 孩子分离焦虑发展的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大哭大闹,希望父母赶快回到自己的身边;失望阶段:失望,哭闹减少,表情迟钝,比较安静了;超脱阶段:变得好像超脱了,接受了现实,恢复了正常活动,但态度变得很冷漠,甚至连父母来了也不理不睬。
 分离焦虑与孩子的依恋性有关,一般来说,孩子对环境越陌生或者平时对抚养者的依恋程度越强,孩子的分离焦虑也表现得越严重。比如有的孩子一直由母亲带养,孩子就会对母亲产生很强烈的依恋感,在离开母亲时就会有大哭大闹的现象;而有的孩子从小由很多人带养,并没有对某一个人有特别的依恋,这些孩子就会比较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而许多与孩子依恋感强的家长,在送孩子入园之初,自己同样也会出现“分离焦虑”,看到孩子大哭大闹的情景,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驻足回头或跑回去安慰,即使勉强离开了也放心不下,老想着再去看一眼。其实这是不必要的。父母越舍不得,孩子的焦虑感就越强,越不容易适应新的环境。

 应对分离焦虑①【提前在家练习分离】置身家里熟悉的环境,孩子感觉更加放心,练习起来更容易入戏。妈妈对孩子说:“我要离开这房间,去厨房拿宝宝爱吃的苹果,拿完苹果妈妈就回到这个房间。”然后立即离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单独在另外一个房间待半分钟、一分钟、两分钟……循序渐进地把离开的时间拉长。 ②【给孩子和看护人时间适应彼此】请家里老人、亲戚或者请保姆照看孩子,一定记得要给看护人和孩子留出彼此适应的时间。比如妈妈产假结束时要上班,最好能让姥姥或奶奶提前来家和孩子建立新的依恋关系。请保姆,一开始最好让保姆多来家里几次和孩子熟悉彼此,而不是上来就让保姆单独照看孩子。 ③【建立简单而亲密的分离仪式】孩子和妈妈分开就感到焦虑,一个最大原因就是孩子害怕妈妈不回来,让孩子提前了解可预见的结果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就是每天出门前固定一套分离仪式,不用很复杂,也不用很夸张,尽量用简单而亲密的方式表达。比如和孩子说:“再见,我的小宝贝,等宝宝吃过下午茶,妈妈就回来了。”然后给孩子一个快速的拥抱或亲吻。将这套分离仪式固定下来,尽可能每天在承诺的时间回来,让孩子知道,妈妈只是暂时离开,不是消失不见。 ④【妈妈的态度一定要坚定而轻松】这一点很重要,妈妈的情绪会直接感染到孩子。分离时孩子哭个不停,如果妈妈跟着心酸难过,止不住流泪,孩子也会被妈妈的悲观情绪感染,认为分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相反,如果妈妈在离开时表现出对替代妈妈的其他看护人的信任,并郑重地将看护人介绍给孩子,孩子也会对看护人产生信任感。
⑤【用孩子能理解的概念解释时间】“宝宝,妈妈下班就回家了。”“宝宝,等5点妈妈就来接你了。”不少妈妈会这样和孩子说再见,大问题没有,但是别忘了对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来说,并不知道“下班”、“5点”这些大人世界的时间概念。
 试着换一种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比如“等宝宝洗完澡妈妈就回家了”、“宝宝吃过晚饭,妈妈就来接你了”,用孩子能理解的具体事情将时间概念具象化,孩子的等待更有目标、也更加安心。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谢谢!

周老师设计的集团背书.jpg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开学不慌:分离焦虑指导手册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