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323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手机看此贴
  •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吃完饭就犯困,不吃也犯困!老“犯困”的你,警惕这些疾病! ...

[复制链接]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帖子
375 
经验值
3775  
注册时间
2018-3-5 
BB生日
2018-03-05

广州通商家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15:0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饭后犯困!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实际上,“饭困”可能意味着很多潜在疾病。
 
经常“饭困”,警惕这些疾病!
 
糖尿病
嗜睡,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因为此类患者糖代谢紊乱,糖分无法被机体充分利用,从尿中排出,易引起体力减退、精神萎靡。吃饭时加重血糖升高,困意也会加重。
建议:
饭后总困,一定要及时做个血糖检测,确认是否是糖尿病导致的犯困。
 
贫血
贫血的人,脸色苍白,经常感觉疲累,平时也总是犯困打盹。而在饭后贫血的人群,其困意会加重,所以应当警惕贫血的可能性。
建议:
很多人认为贫血的基本上都是女性,事实上,不论男女还是儿童都可能贫血。饭后总困,应查查是否有贫血。
 
呼吸暂停综合征
如果你每天睡的很早,起的很晚,但饭后还是很困,那有可能是上呼吸道堵塞引起的。呼吸暂停综合征在睡觉时呼吸暂停,身体就会出现供氧不足,身体器官没有得到足够氧气,就容易发困、嗜睡。
建议:
这部分人群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睡觉打鼾,可做睡眠呼吸监测,明确是否为该原因,之后再进行治疗。
 
心血管疾病
日常,如果饭后经常犯困,而且还伴随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而在适当休息后,情况有所好转,就可以考虑是否有心脏病,这种症状往往在运动、收拾家务或吃饭后加重。
建议:
尽早检查,例如心电图或彩超等。

 
学会6招,缓解“饭困”
 
吃对午餐
想要降低食物的餐后血糖反应,又不造成蛋白质的过量,有四个可行的措施:
1、适当减少淀粉类主食的总量
2、不吃甜食,把精白细软的主食部分换成粗粮、豆类和薯类
3、在吃主食的时候配合大量蔬菜,特别是纤维含量较高的绿叶菜和豆类蔬菜
4、有条件的话,把一餐中的食物分成两次吃,减少正餐食量,两餐之间吃点加餐
 
控制食量
每顿吃“七分饱”,以粗粮、豆类、薯类代替精白细软食物,建议粗杂粮占主食的1/3左右。增加绿叶蔬菜等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
 
活动半小时
午饭后活动半小时。尽量降低消化吸收对人体精力和能量的消耗,减少血糖的上下波动,才能保证饭后不昏昏欲睡。
 
多喝水
研究发现,多喝水能让大脑提速14%,有助于保持思维敏捷,减少困倦感。
做头部按摩
用十指做梳头动作,持续3-5分钟,可有效松弛头部神经紧张,减轻疲劳。
实在不行,打个盹
饭后活动半小时后,可平躺休息半小时左右,睡不着别强迫,闭眼也是休息。
 
 

 
不吃饭也困,警惕这些疾病!
 
发现家中老人经常犯困,不吃饭也困,不要疏忽大意,最好观察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痛、口干口渴、肢体活动不便等,如果犯困频繁,要警惕以下这些疾病。
 
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容易引起昼夜颠倒的状况。如果进一步加重,则表现为时常打瞌睡犯困的症状。
心脏疾病
如果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导致大脑缺氧,从而导致神经系统活跃性降低,具体的表现就是睡不醒。经常犯困,说明心脏收缩功能可能出了问题,要进一步检查确定病因。
脑血管病
如脑梗塞、脑萎缩、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也会有犯困的表现。
肝脏病变
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出现病变,其解毒、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功能会有所降低,向其它器官输送的养料也会减少,就易引发身体乏力。若是肝脏出现了问题,除了困乏,还可能出现脸色发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等症状。
中风
70%以上中风者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呵欠,尤其是老人。
其他慢病
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会降低新陈代谢的速率,进而影响到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也会出现整天犯困、睡不醒、多汗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排除睡眠不足的原因,如果经常犯困,则可能是身体当中一些疾病的外在症状,应该引起大家注意,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千万不要轻视哦!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吃完饭就犯困,不吃也犯困!老“犯困”的你,警惕这些疾病! ...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4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