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119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40Rank: 40Rank: 40Rank: 40

帖子
3791 
经验值
30271  
注册时间
2014-11-5 
    • 妈妈网轻聊
      给生活加点料

    • 妈妈网孕育
      就是好用

      holdImg
    • 广州妈妈网
      广州妈妈网,更懂广州妈妈

      广州妈妈网二维码
楼主
发表于 2023-12-6 13:4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微信图片_20230408171959.gif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发现
近几年来
学校好像越来越重视体育

而前段时间
网上就流传称
“体育由副科变主科”?

640 (1).jpg

近日
教育部网站就
“关于把体育学科由副科变主科
免费发放小学体育课本的建议”
作出答复

针对“把体育学科由副科教学
变为主科教学”的建议
教育部表示
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设的科目
没有主次之分

各科目都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
彼此间不能替代
同时各科目又相互配合
协同育人,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

640 (1).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
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规定
“体育与健康”的九年总课时占比是10%~11%
高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
韩国、日本、芬兰、英国、加拿大等国家
体现了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高度重视

针对“把小学体育课本列为免费教材”的建议
教育部回应,2015年11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
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
规定“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
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
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体育与健康教材作为国家课程教材
一直就是中央全额承担的免费教材

640.jpg


而深圳市教育局
更是最新明确
明年起,深圳小学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印发
《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640.png



《意见》中提到,到2025年
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优良率力争达到70%,及格率达到99%
学生近视率力争下降2%
每位学生熟练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进一步改善
体育教学、训练、赛事和评价体系成熟完善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学校体育基本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到2030年,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以体育人观念深入人心,在全国先行示范

《意见》中提出,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高中(含中职)学校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
高校逐步实现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
中小学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于30分钟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开展体育活动
作为课后服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加强体育家庭作业设计
鼓励家庭制定学生课后和节假日体育锻炼计划
确保学生每天校内外体育锻炼各1小时

该实施意见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有效期5年


今日话题
家长们对于
深圳中小学每天1节体育课
怎么看?

微信图片_20230408172830.png


资料来源深圳大件事、N视频、人民网、网络等,如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帖子
424 
经验值
275627  
注册时间
2013-7-24 
BB生日
2012-11-07
每天一节体育课几好啊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帖子
424 
经验值
275627  
注册时间
2013-7-24 
BB生日
2012-11-07
但是体育变主科,应该唔会罗,或者讲短期内唔会罗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Rank: 30Rank: 30Rank: 30

帖子
18496 
经验值
238522  
注册时间
2013-4-29 
BB生日
2012-12-27

1

变主课都几好啊,炖运动锻炼身体好啊
来自[广州妈妈Android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体育由副科变为主科?明年起,广东一地中小学每天必上体育课! ...
快速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754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5 Copyright 2004-2025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开发者:广州盛成妈妈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版本:11.12.0 应用涉及权限APP隐私协议

回顶部